第52部分(第3/4 頁)
聲疾呼:
“諸軍勿慌,死則死矣,亦能千古留名,今日江忠源決意效忠朝廷,報效聖上,諸軍隨我死戰!”
有感念其勇者,紛紛跟隨在江忠源身後殺出,可大部分人卻早已經軍心散,跟隨在江忠源身後的不過幾十人而已。
一路轉鬥至水閘橋,這位巡撫大人已經身受重傷,終於嘆了口氣,喃喃說道:“殺我者,非長毛也,殺我者,張震、胡元煒也!”
說著面向紫禁城的方向跪了下來,盡力磕了幾個頭,然後一躍而起,跳入身邊古潭之中自殺。
江忠源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但他是一位頗具特色的人物,在清政府鎮壓太平軍的戰爭中佔居著重要地位。他以儒將領兵,對太平軍作戰“如報私仇”,是太平天國革命初起時的一個最大惡敵人。
其講究經世之學,對清朝軍政形勢保持著比較清醒的頭腦。並且善於領兵,也打過一些勝仗。正因為如此,清廷在他死後予以殊榮,追贈總督,予“忠烈”,褒揚三代。而湘系人物如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則把他視為士大夫出而領兵的先驅和榜樣,大力頌揚。
但在太平軍的迅猛攻勢下,他先是人微言輕,後是獨臂難支,不但沒能阻止太平天國發展,反而在太平軍進擊下兵敗身亡,算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而在廬州落到太平軍手裡之後,張震也已經從京城回到了軍營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洋務
更新時間:2010…1…4 12:04:23 本章字數:3818
震得到廬州失陷的訊息,是在重新回到軍營後的當天
怎麼廬州到了現在才失陷?怎麼江忠源比另一段歷史上晚死了幾個月?張震忽然發現很多事情正在發生著什麼改變,尤其是在時間方面。
有些時間提前發生了,有些時間卻延遲發生了。自己曾經依仗,並且根本無法離開的那些歷史知識還會對自己有那麼大的幫助嗎?
張震有些迷茫,也根本無法回答自己。
莫黑做的那些事情,的確有些過分,但現在的張震已經學會了努力去剋制自己的脾氣,並且學會了努力去接受一些之前自己看來非常卑鄙無恥的事情。
沒有什麼別的何理由,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
現在不用再去想別的了,上如何儘快收復廬州。廬州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這裡不僅可以成為天京的西部屏障,而且可以北出魯豫,西進湖北,南援慶。
此時在太平取得州之後,留胡以晃率近萬人駐守,而將曾天養部調往湖北戰場,急於開闢新的戰區,石達開又派國宗石達英等率部由安慶過長江,經東流、建德佔領祁門。
石達開犯了一個錯誤,取得廬州之後並沒有趁勝追擊,給了清軍以喘息機會,同時也給了張震絕妙機會。
隨朝廷下旨,救援不力的舒興阿被處以革職處分。命張震暫緩救援武昌,統轄全部廬州之援軍剋日收復廬州。
這樣一來連同原先兵力。張手裡可用之兵一下達到了四萬七千人之眾。
但太平軍連番得勝。風頭正勁。在廬州之戰後不久廣總督吳文容率兵七千進駐黃州以北二十餘里地堵城。並命唐樹義督水師扼守上游。企圖攻佔黃州。
這時。太平軍由國宗韋以德、地官副丞相黃再興、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丞相張子朋等率領地水陸大軍已由下游開到曾天養所率太平軍也已由廬州到達黃州同原有黃州原有守軍兵力達到了四萬餘人。
吳文容連續三次督兵進攻。但均未得逞。堵城濱江臨壑。三面皆水清大營十一座。排比屯紮。已犯兵家之忌。加之連日暴雨軍鬥志甚低。太平軍派出部隊。繞至清軍大營之後廕庇埋伏。敵人毫無察覺。黃州城內太平軍全部出動。從正面猛攻清軍;同時伏兵齊起。縱火焚燒清軍營寨。清軍前後受敵。紛紛潰逃。
湖廣總督吳文容、總兵德亮、知府蔡潤深等皆被殺。唐樹義見陸路覆滅率水師上駛金口。後被太平軍全部殲滅。
清軍屢戰屢敗曾國藩部敗。江忠源部敗吳文容部再敗。整個清軍竟然無人能當西征之石達開鋒銳軍士氣已經跌落到了谷底。
這個時候急需一次勝利來重新振作士氣,而在這個時候張震再次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用三萬人強攻廬州,不講什麼戰術,不講什麼包圍,就是一次一次猛衝,用大炮轟,把廬州徹底炸爛!”
這是來到軍營正式履職的夏侯清,所謀劃的第一個策略。
氣勢,這一仗必須要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