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2/4 頁)
在涇水之北?”
“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吧。”曾員外道。這都是廢話,往西那是咸陽地區,往南那是長安地區,能修,但屬於鄭白渠嗎?
“這一修就是近四萬頃耕地,並且多是一等良田,得養活多少人,十幾萬戶吧。”
“那來的十幾萬戶?”
“若是朝廷派來四萬軍戶呢?豈不是十幾萬戶?最少十萬戶吧。”
“這個就不要再提了,”幾人一起反感地說。
實際他們圈田還有一個內在原因,那就是佃農,這一修,家家戶戶分了足夠的耕地,馬上他們連佃農都會頭痛,誰還願意替他們耕地?就算有官員胡來,有的百姓帶地入佃,那所得也會有限。
四萬多頃的地,想想就頭大了。
“你們只看到了地的收入,沒有看到其他的收入,幾縣那一縣城離涇水渭水最近?一旦十萬戶人家家戶戶手中有良田,意味就有了收成,有了收成就會有餘錢,況且那些軍戶朝廷每年還會繼續發十幾貫的薪酬,就算一戶一年買十幾貫物事,那也是一百多萬貫的交易。況且鄭白渠一旦修成,將會成為前線主要供糧地點,那會帶來多少交易?賺了這個錢,那勝過了多少租子?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在碼頭邊買了十來畝地,以後打算修邸店。”
“哎呀,這才是頭等大事,”曾員外一起子從床上爬起來,又痛得趴下:“婆娘,快看看家中還有多少錢。”
“曾老弟,且不急,這是我說的第一件事,我再說第二件事,所以呢,鄭白渠成,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
這個所以呢一出,幾人又狐疑地看著他。
“大家不要看我,如果是王評事讓我來的,我也不會將這個好處對你們說了。”
這一說,幾人又重新釋疑。
實際這個好處,王巨也想過,但考慮到沒有那麼多錢帛去經營回攏,若是佔地,這又是一個地價被嚴重低估的年代。
不但地價,就是房價也是如此。
許多士大夫對京城的房價叫苦不迭。
是貴,一棟象樣的房屋就得千貫錢以上,但是不是真貴呢?
最少作為王巨,包括九百五十年後的人,是沒資格說的,比如呂端那個豪宅,亭臺樓閣,那麼大面積,首都的核心地區,價幾何,五千貫!可能現在得值一萬多貫了。那也不過幾百萬人民幣。放在後世,在中南海附近若有這樣一棟房屋,那得多少錢哪,十億也拿不下來!
它的價值不在地上,甚至都不在房屋上,而在經營的好處。
如果在上面撥一點錢帛等明年的回報,可能也會有回報,但那樣,又會招來更多的批評,因此王巨果斷放棄了。
當然,這幾人肯定不知道王巨想法。
趙員外繼續說道:“諸位,我是好心前來,若是諸位還有什麼想法,那我就走了。”
“別走,趙哥,咱們相信,你繼續往下說吧。”
“我們現在來硬的,那個王評事吃硬的嗎?你們想一想,再硬能硬過西夏十萬大軍?”
只一句,就將幾人問住。
“那我們為什麼不換一個手段,與他協商,今年圈佔的地我們不要了,想辦法追回更多的隱田。”
“這個怎麼追哪?田冊上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有的隱得多,有的隱得少。並且查都不大好查。”
“我們協商一下,主動配合,儘量追回一部分,是吧。”
“我不同意,”盧員外道。
“盧老弟不同意,我也沒辦法,反正我是打算這麼辦了,正好我兒在他手下做事,容易溝通,時間過得很快的,現在夏天,秋天一眨眼就到了。你們非要碰得頭破血流,我不會這麼做。你們再想一想,將若大的朝廷官員逼得出城住茅草棚,傳到京城裡,當真官家還會替你們說話?我不管你們同不同意,以後就不要怪我兒替他做事了。”趙員外說完,離開了曾家。
…………
“這才是手段,”侯可服了。
王巨也是自得,微微一笑。確實,這才是手段。
才下來時,他也未考慮到會這個衝突,一心想著修渠的技術與錢帛。但發現了,只好做出選擇。若是站在豪強立場,只能以規勸為主,相互做一步退讓,那麼矛盾不會激化到這一步。若是站在朝廷平民百姓立場,就是王巨現在選擇的做法,矛盾必然激化。
有三大群體,百姓是支援的,軍士是支援的。
王巨越強硬,軍士越有信心,越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