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頁)
主要愛災區一是秦鳳路,秦州,二是環慶路,慶州。
秦州受害的人乃是熟蕃,“非我族類”。另外入侵的人主要是禹藏花麻以及其他投靠西夏的西使城一帶的蕃人,西夏軍隊數量很少,一是為了抄掠人口財富,二是為了投名狀,這個危害有限。環慶也不行,邊境打空了,不敢騷動。
於是將重心放在涇原,可以兩邊支援,下詔將涇原路義勇定為勇敢軍,為三等軍士,月給差奉錢五百到一千,勿編營,每季到渭州集訓。為什麼到渭州,一是練兵,二是練長途跋涉的能力,這種長途跋涉的拉練,更容易將軍隊組織成形。
用意也不錯,可這個五百到一千錢能做什麼?還有剋扣呢。
下面抱怨,上面也在抱怨,下面抱怨待遇差,上面抱怨國庫空空如也。
所以有了趙曙與韓琦的這番對話,趙曙問:“天下金谷幾何?”
韓琦一一應對。
趙曙便問:“冗兵之費,倍於昔日,為何?”
韓琦語塞了,老人家,三丁刺一,能不冗嗎,我只說的試點,你倒好,來一個全面執行。因此沒有答話,歐陽修在邊上答道:“自西夏抄掠以來,邊臣廣為守備,既增置軍數量,則歲費益多。”
趙曙不大好說了,三丁刺一,也有自己的錯,於是說道:“祖宗綏懷如此,尚有倔強者。”
韓琦模糊地說了一句:“國家意在息民,故示大體,含容之耳。”
這件事便算是過去了,但不能追究下去,為什麼如此,宰相之失也!不要怪趙曙,這一年多來,國政九成是他與歐陽修、曾公亮決定的,與趙曙無關。
這就逼得韓琦進一步對趙曙妥協……
趙曙開始做另一件事了,讓大臣議他父親趙允讓名份。司馬光立即寫了一份議書,什麼話也沒有,按《儀禮》來,趙允讓為濮安懿王,趙允讓正妻為譙國或襄國太夫人,生母為仙遊縣君。
王珪看到趙曙不樂意,便說再讓一步,可以尊趙允讓為皇伯。
呂公著說,真宗以太祖為皇伯考,那是太祖做了皇帝,不能加上濮王。
皇伯考,做夢吧,趙曙沉著臉不說話,有人明白了,何中書說,當按漢宣光武故事,稱其父為皇考。
這個不錯,趙曙讓韓琦按照何中書的意見寫詔書,韓琦正準備書寫。
曹太太一聽急了,趙允讓做了皇考,俺丈夫往哪裡擱啊,親自出了手書,責問韓琦。
範鎮便說了一句公道話,光武是尊他父親做了皇考,但人家是等於赤手空拳打出的天下,與趙禎選擇趙曙做皇嗣能好相比嗎?漢宣帝上位乃是漢昭帝無子,霍光選擇劉賀為君,可劉賀無道,讓霍光廢罷,這才扶持漢宣帝上位,況且漢宣帝本來就是廢太子的孫子,趙曙這種形式與漢宣帝能相比嗎?
趙曙看到奏呈之後,刻意將範鎮召見,怒責。
大家終於看出來了,原來這個好皇嗣乃是一條白眼狼啊,雖然大家不滿,可趙曙終是皇帝,於是紛紛上書請勸,俺們也不要什麼濮安懿王了,就按王珪所說的那樣,給了一個皇伯考吧。
濮儀之爭拉開序幕。
但只有一個人看得清楚,富弼。
他回家守孝了,按照宋朝原來的制度,富弼回來後必為樞密使,韓琦乘富弼不在,將西府權利生生架空。
就象三丁刺一這麼大事,西府居然不能插手。現在又鬧出這名堂,混蛋韓琦,混蛋趙曙,俺還是退吧,於是以病求退,一表,二表,三表,上了二十幾道辭表……
第一五五章文臣(上)
王巨又回到王家寨。
三丁刺一,也將王家寨坑苦了,整抽調了七十丁。不過還好,王家寨那一戰威名還在,延州派來的教頭不敢為難,儘管王家寨大多數百姓手中都有了一些餘錢。其次王巨考中進士。
若說寨中鄉親對王巨有多照顧,還真不大好說,照顧了,蓋了一間茅草棚子,成本不足兩貫錢,其中二叔還拿出了一半。讓王巨放羊,那是勞動所得。平時也有許多百姓送來衣糧,但不是所有百姓都送來衣糧,否則王巨都不會去做騾子。
終是有些照顧,讓王巨渡過最初的難關。雖是炭,但是在雪中送來的。
所以王巨後來大度的給予了回報,包括讓出夏國劍的分紅,又將他家的窯洞變相地給寨民做了私塾。說明王巨對鄉親們很重視,他重視了,整個延州唯一的進士唉,實際整個邊區五小路,秦鳳、涇原、環慶、鄜延、麟府,舉宋一朝,合在一起中的進士不會超過七十人。秦鳳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