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4/4 頁)
進了城,裡面還有幾個駱駝,駱駝上繫著駝鈴,在夏日的晚風吹拂下,悅耳的駱鈴聲居然飄入王巨的耳際……
…………
“又增一野戰的利器,”張玉說道。
此人被誇為以後將兵法執行後河北三十七將中第一將。可能誇大了,也可能是朝廷沒有用好,但能算是一個大將之才,一眼就看出王巨用意。
為什麼不大型化,而是小型化,因為操作簡便,運輸也方便,可以用來野戰。
這正是王巨的想法,未來若是李定繼續帶過來神臂弓技術,兩者就可以很好的搭配。
象現在的小火蒺藜不行了,即便改良了火藥配方,殺傷力仍然不大,想要產生大殺傷力,必須讓火蒺藜重量達到十來斤,因此它的射程只能有三四百米。
但它比現在的宋朝投石機射速快,兩軍對壘時,若是將兩人操作改成四人操作,配合好,在這個距離裡,就是敵人騎兵衝刺而來,也能丟擲兩到三次大火蒺藜,若是步卒,能丟擲六七次。
步卒那就算了,看看以後能不能在打交趾時派上用場,西夏與遼國多是用騎兵衝鋒的,要麼運氣好,西夏讓一群撞令郎來衝刺,那才能產生更大的殺傷。
再加上神臂弓,第一道火力便會變得很強。
不過總的來說,它的射速仍很慢,這也是火炮最終取代回回炮的原因。
另外就是造價貴,比如這個螺絲螺帽,即便以後能改進一些模具技術,造價恐怕也是後世的一百倍以上。
次之便是得用好鋼,特別是那個滑輪組與彈簧組,但有一門好處,無形中提高了它的門檻,即便以後打敗了,被西夏人得到,也不易被西夏人仿造。除非治鋼技術洩露。
幾人讓衙役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裝上車,運向京城。
火藥的改進,鎧甲重量下降,新石炮,火蒺藜,這四樣綜合在一起,已遠勝過神臂弓,由不得幾人不重視。
“就不知道朝廷怎麼看了,如果用這種新鋼鐵對鎧甲武器進行換裝,那怕換裝了一半,再投入五千門火炮,環慶路戰力會提高一倍。”種診說道。
說得沒錯,但宋朝那來的錢哦。
兩千門火炮,一半鎧甲武器換裝,恐怕就是熙寧變法後,國庫情況變好了,也做不到。能做到,可環慶路一換,其他四路換不換?而且河北河東那邊也要多少換一換吧。一路不多,這麼多邊區合在一起,那得花多少錢?
所以這個想法落了下乘,王安石與趙頊也是這麼想的,財政寬裕了,就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