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2/4 頁)
它們都很小,大者不過兩三百畝,小者只有幾十畝,不過華池縣多山少谷,百姓密度也不大,這些水堰基本夠用了。然而下官想說的,建了那麼多水堰,縣裡面沒有拿一文錢,也沒有引起一件爭議。”
不看建水庫,也很麻煩的,弄不好就引起水源之爭,還有水庫建起來,必淹沒一些良田,想做到沒有一點糾紛,那個很難很難,王巨能做到這一條,確實能當著這麼大佬面前拿出來顯擺了。不過王巨也不是為了顯擺,而是要引出下面的話題。
“之所以如此,一是我非是攔水,而是引水,並且刻意地考究了其深度,汛期時大家只愁水多的,因此將水引到水堰裡,不會有爭議,旱季時,引水渠深度不足,無法引來各條河溪中的水源,由此不發生水源衝突。其次是水堰的選址,務必以鹽鹼地或者多石礫地為主,這些地產量有限,即便淹沒,百姓也不惋惜。故沒有產生爭議。然而做到這兩條很難,特別是選址,不僅是低產的鹽鹼地石礫地,其高度還要比所引的溪河低,這才能選址。但這種地形,多形成了小沼地,或者形成新的河谷,兩岸可牧可耕,不可選。因此往往會離溪河遠,利用華池境內高低起伏的地形去選址。然而這樣一來,兩者離得遠,高低測量就是一個大困難。”
說到這裡,大家才聽明白了。
別看這些小水堰,還真有不小的難度。
“不過它們倒有了一個好處,西夏人到來時,我選擇了青溪川做為水淹的地點,青溪川說是一川不如說是一溪,所以敵人不會太注意。因此必須從大瀏川引水,僅是選引水處與測量高低誤差,我就花費了兩三天時間。但不能將青溪川的水一起堵死了,一旦青溪川乾涸,西夏人必懷疑。又不能讓水流量增大,那麼熟悉當地地形的宋吉也會懷疑。所以那個堤壩高度要求很嚴格。實際它就是我要說的一個重要的水利工程,水中壩!”
“水中壩?”趙概捻起鬍子,似乎這個名詞很熟悉。
王巨讓堂吏拿來一張宋朝全國的大地圖,也不客氣,用毛筆從潭州往南畫,包括兩廣一起圍到裡面了。放下筆說道:“這是南方,離京城太遙遠了,北方人又不大習慣,實際南方有南方的缺點,也有其優點,比如莊稼能一年三熟,比如那個草棉子。為什麼多瘴癘,大家傳得太玄乎了。其原因是人煙稀少,腐敗物多,然後蚊子在上面爬,沾染了毒氣,一種很微少的病菌,比蜉蝣還要小,這些蚊子再跑到人身上叮咬,便將這個病菌叮到人身上,開始在體內象吸血蟲那樣繁殖,導致人患上惡性虐疾。特別是大軍,如果不注意衛生,防蚊,又是在天熱出兵南方,一人患上了虐疾,其他蚊子又來叮咬,因為軍隊擠在一起,再迅速叮向其他人,一場瘟疫降臨了。”
幾十個重臣居然還聽了下去。
雖然與水利無關,這種說法還是頭一次聽到。
但這個也非同小可,看看潘美出兵嶺南,什麼時間?冬天春初。看看郭逵出兵交趾,什麼時間?七月,八月,九月,於是一半人中招了,不得不撤回來。
所以王巨順便提了提,又說道:“如果人煙多起來了,又注意蚊蟲,便不會再有什麼瘴癘發生了。一旦這麼大地方開發出來,雖然路途遙遠,但我朝海船發達,也可以將靈渠重新修起,朝廷依然會得到收益。”
說航海業,後人往往想到了鄭和下西洋。實際那樣官方主持的,宋朝不亞於明初,規模只大不小,甚至有一個說法,南宋時都將海關(市舶司)設到了占城與馬六甲海峽。
糧食那是不可能了,可一些價格稍貴重的貨物,還是能運到京城的。
但想朝廷獲益,兩廣必須開發出來,不然百姓都過不下去了,如何收益。
“當然,它非是我朝重心地區,所以大規模的修水堰,置陡田,那不大可能。不過有兩種低成本的辦法,一個就是筒車。太宗在藩邸時,因王府地高,就用這個筒車汲水入府。還有元宵節的燈山,燈山上有噴泉,下官未看究竟,估計也是用筒車汲水去了高處,再引水於燈山之上。所以古今往來,多說奇技淫技,非也,用之正則正,用之邪則邪。大家請看。”
王巨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上面畫著一個筒車,放在一條湍急的溪流中,筒車將水汲到高處,高處置一引水木槽,從這個木槽便將水可以引到各處了,甚至可以灌溉梯田。
成本不是很高,那怕家中情況稍稍好一點的,一戶人家就可以置辦。
王巨繼續說道:“然而它還不及下面的適用範圍大。”
那就是水中壩,壩在水下面。
第二九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