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
張載現在的關學還沒有成形,不過他中進士在京城候補官職時,文彥博刻意在相國寺置虎皮椅,請他替京城士子們講《易》,於是名振天下。
“張載啊……”王巨眼睛放起光亮。
他的知識雖與現在要學的知識是兩個體系,但以前多少牽獵到古文,況且又是學霸。因此對延州州學看不起。不過是張載,那就不同了。
就象京劇名角想學流行歌曲,肯定不會象三流歌星拜師的,頂多交流交流,不過若是頂尖歌星呢,還能不放下身架嗎?
“小哥,不如你向他拜師吧。”李貞打趣地說。
他是在開玩笑,卻不知王巨真的心動了。
李貞想打探王巨的口風,最終沒好意思開口,於是與朱清回了延州城,但寨中的分岐越鬧越大。
元黑子說得也有理兒,冬天大家都在休息,元黑子他們卻一直在爐邊打鐵。這還不是主要問題,接下來怎麼辦?
春天來了,家家戶戶要準備農耕生產,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分去心思打鐵,必然就會受到牽連。因此王全與大夥兒商議了許久,去見元黑子,每人補貼一貫錢。
這點錢,搞得還象打賞似的,他氣樂了,索性破開臉面問道:“你們憑什麼分這個錢?”
一件商品產生利潤,主要功勞是技術,成本,生產者,運輸與銷售,以及人際關係,管理。
技術主要是來自王巨。
沒有王巨的碳化鋼與那種古怪的淬火技術,百疊鍛打也未必仿出夏國劍!
況且唐朝的百疊鋼技術當真是疊了一百次鍛打那麼簡單?疊不起,那樣疊後一把陌刀成本可能會接近幾百貫,唐朝可憐的財政,能捨得用幾百貫的陌刀組成陌刀營麼?就算疊得起效果也未必那麼好。
所以後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特殊的合金技術,一種是組合刀。王巨懷疑夏國劍實際也是一種特殊的合金技術,不然宋朝早就仿製出來。
再說成本,最初成本是整個寨子的,雖然王巨用了計策,擊敗了黑蜂盜,但私鹽所得寨子向來一向是接近平均分配的。沒有那次所得的提刀,就沒有好鋼鐵,最少需要好鐵,這才能打出鐵片碳化。否則運來鐵礦石讓寨子自己冶鐵,有這個技術與成本嗎?
但那次所得大家一起分了。後來的鐵礦石以及其他材料,都是朱家先墊付過來,最後分紅時扣除。寨子窮啊,前面分來一點錢,後面就花掉。
所以第二批第三批成本也與寨子無關。
生產者是元黑子與他的徒弟們。
運輸與銷售是朱家。
人際關係也是朱家。
管理包括賬務與計劃安排,那邊是朱家,這邊是王巨。
若是按照常規分紅,朱家拿了大頭,其次是王巨,再次是元黑子他們。
這才是為什麼王巨不願意將作坊搬到延州城中的原因,人家家大業大人多,人多主意雜,弄不好恩人沒有做成,反做成了仇人。
至於寨中的百姓,要麼成品鐵運來,大家幫忙搬一下。
這算什麼功勞?
給幾個賞錢就不錯了,憑什麼分紅?
PS:關學對洛學,反正朔黨、新黨、蜀黨、洛黨夠亂的了,再添一個關黨不要緊吧。
第三十六章漁夫的故事
元黑子越說越氣憤,又道:“朱員外家兩個鐵匠,一年給一百貫錢薪酬,我嘛,倒也罷了。但原本是二十把劍就給我四貫錢的,現在倒好,變成了四十多把劍,才給我四貫錢。那麼以後是不是聚上一年,才算一次分成?”
不比無所謂,一比元黑子心裡也不平衡哪,活兒做得最多,一年憑什麼只分二十貫錢?
“還有,大牛心腸好,若沒有大牛,朱家憑什麼如此對寨子?給我們幾個賞錢就不錯了。若大的朱員外不敢將大牛當小孩子看,那麼多衙內那個不眼高於頂,不敢將大牛當小孩子看。人家一手變出夏國劍,你們也這樣待他!”
“我們給他修了窯洞,”一個婦人不服氣地說。
“修窯洞,好大的恩惠,就是這個窯洞,還是朱家拿錢出來修的,不然你們能想得起來?看看寨子的變化吧,大牛對不起你們嗎?”
這個不大好說的。
錦上添花添的也許是金絲銀線,論價值豈不超過雪中送炭炭的幾十倍?但那個人情更大?
去年大家生活沒有改善之時,寨子裡的鄉親對王巨還是不錯的,這也是二嬸不服氣,王巨不作聲的原因。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