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3/4 頁)
設立在大明的各處商行還有司馬從事的那些探子們,彙集來的資料都說大明此時的財政可以說是最好的時節。
有時候江峰也是後悔,自己作為一隻蝴蝶,這翅膀扇起來的風浪也是太大了一些,自己開始的酒樓,居然引起了這樣的聯動,大明居然是變得這般的富裕起來,龐然大物變得更加的龐大。
這次就是要看看此時的明朝到底有什麼破綻和漏洞,就和前些年在山東煽動起來的流民作亂一樣,那時候的大明完全是依賴農業,只要是有天災人禍,農民們在安身立命的土地上面活不下去,就有可能被裹挾成為流民亂民,只要是一地起亂兵,就必然會讓朝廷的調兵平叛,牽制力量,可是現在欣欣向榮的工商業大規模的不斷的吸納從土地上走出的農民,一時間居然也有了平衡。
真是想要下口,卻不知道從何咬起,聽到隔壁說天下爛,難道這局勢裡面還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嗎,江峰越發的感興趣起來,那邊的聲音越發大,渾然不注意這邊還有人在注意他們的議論。
檢地案一過,自嘉靖朝開始就開始被約束的東廠和錦衣衛的勢力就越發的被限制起來,從前那種不敢妄談政事的風氣已經大改變了,何況聽聲音,隔壁都是些年輕人,那正是血氣方剛,敢於說話的時候。
“聖人說過:天下之重,莫過於農桑,而今兄弟我滿目所見都是逐利之徒,農民不安心耕種,農婦不安心在家相夫教子,都是想著去工坊賺些銀錢,禮法何在,真真是道德敗壞,不成體統。”
這句話說完,邊上卻有另一個人介面,語氣也是頗為的高昂:
“馬兄,你們開封府還好,我們兗州府不說是這些村夫愚婦,許多有功名的都是不顧斯文從商謀利,每日學那等下賤的商戶,錙銖必較,當日太祖皇帝定下‘士農工商’的體例,難道是虛妄的不成,現如今可好,從前見到功名在身的都是恭敬的商人,此時各個趾高氣揚,更加氣人的是,衙門裡面的官員差役一樣是唯利是圖……”
帶著山東口音的人說完,周圍的一片的贊同,都是什麼‘禮樂崩壞,國將不國’的激憤議論。
聽到這裡,幾名護衛還是稀裡糊塗的聽不太懂,只是覺得隔壁“之乎者也”頗為的高深,看著江峰也是聽得專心,也在那裡不敢出聲,有幾個心思活絡直接就是想到,被咱們都督大人看中,豈不是一步登天了。
正在想得時候,卻看到江峰拿起了筷子,夾起一筷子三色絲放入了口中,咀嚼幾下端起一杯酒送了下去,他已經是沒有什麼興趣繼續聽下去,外面的木門吱嘎一聲,酒樓的堂官陪笑著走了進來,一進門先是躬身施禮,頗為不好意思的說道:
“幾位客官,隔壁的都是進京趕考的讀書人,說話一貫是高聲,也許是吵到了您幾位,請幾位多包涵,本店敬菜,本店敬菜!”
這邊說著,隨手就是端上來兩盤冷盤,一盤是金絲棗,一盤是芝麻糕,算是飯後的點心,江峰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
“誰都是有年輕的時候,不妨事,不妨事!”
看來像是武俠傳奇小說那種在酒樓茶館碰到人才終究是太過虛幻的想法,隔壁雖然是說的慷慨激昂,但所說的迂腐之極,不知變通。農戶家中終年勞作不得溫飽,此時有了賺錢的機會自然是爭先恐後,誰還會講究禮法,那東西可以當飯吃嗎?
‘士農工商’更是一個笑話,從周朝列國時候開始,商人的地位就從來沒有比這些土裡刨食的農民們低過,隔壁的這些‘士子’那裡是什麼人才,分明是一群‘何不食肉’的庸才!
第四百零八章 不屑 銀街
然是酒足飯飽,也就沒有什麼心思在這裡聽隔壁的讀八道了,幾名護衛護著江峰走到了樓下。
一名護衛直接開啟了褡褳取出現銀過去結帳的時候,卻帶出了一塊鐵牌子,上面簡簡單單的刻著個‘三’字,櫃檯上的掌櫃是個四十多萬的中年人,滿臉的和氣模樣。看到這塊牌子之後,臉上的笑容迅速的加深了幾分,扭頭問身邊的知客說道:
“三江商行的貴客,為什麼不領到後面的院子去,卻去了雅間,那裡吵鬧的很,豈不是怠慢了這幾位。”
那名知客聽到掌櫃的這句話卻也是一愣,還頗為失禮的朝前湊湊打量了那個牌子一下,隨即就是苦笑著解釋說道:
“掌櫃的,這您可冤枉我了,客官們根本就沒有把這個牌子拿出來,我也不知道啊,後面的院子還空著兩個呢!”
江峰和護衛們倒也是一愣,護衛也不願意多說什麼話,掏出銀錢來就是把帳結掉了,掌櫃和知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