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第3/4 頁)
爭本身帶來的破壞是一方面,還有戰爭之後的混亂和疫病,有些時候,接下來的這些,才是真正的災難,特別是在這個時代。
盜賊蜂起,治安崩潰,幾乎是慣常的現象了,但是這次浙江和南直隸各地有所不同,官吏逃走之後,本地的豪族大戶迅速的接掌了政權,江南的十三商會連連的發出命令,盜匪格殺勿論,各自不得擄掠平民。
因為華州說明了自己的要求,各地只有維持正常的秩序,才能算是投降,如果說華州軍到來的時候,所遇見的是一個混亂的地方,當地的豪門大族視同同謀,一概的剿滅清除。
這些年,地方上大族和商會都是愈發的勢力龐大,豢養打手家丁,沒有了官府和那幾十個衙役,他們依靠打手家丁也可以維持住秩序,地方上的無賴匪徒,敢於趁火打劫的也是少之又少。
原因無他,這些年凡是犯了一點小錯的,只要不是豪族富商的人,都是被官府嚴厲判決,賣到南洋為奴,人都是老老實實,敢趁火打劫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不管是商鋪還是工場,把自己的夥計和工人們集合起來,就是很大的力量,這可比那些沒有組織的匪徒要強大許多了。
城鎮裡面是這樣,到了鄉村,更是不要想亂起來,江南的大地主和大家族很多都是宋朝就存在的,一向是根深蒂固,莊園之中本就是壯丁私兵齊全,那有傻傻的匪徒去招惹這種龐然大物的麻煩。那不是嫌自己活的長了嗎?
按照預先的計劃,夷州開始徵發兵役,凡是十六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有過團練訓練經歷的男丁都被徵發入軍,發給兵器坐船在福建和浙江登陸,開始逐個府縣的接管政權維持治安。
福建的防務被華州的新軍接管之後,楊石頭率領正規軍坐船一路北上,十一月下旬的時候,南直隸,浙江,福建都被華州軍掌握在了手中,江南膏腴之地盡在華州之手,華州艦隊在鎮江駐守。
加上揚州,蘇州一帶都被華州軍佔據,大明的漕運已經是被控制了。
華州軍有這樣的態勢,整個的江南瞬時間就有土崩瓦解的架勢,江西無險無兵,根本無法據守,府縣的官員不是逃竄就是紛紛的歸降,湖廣和四川,雲貴則是驚慌萬分,生怕對方攻打。
至於廣東,廣東的豪商和官員們早就是和華州暗通款曲,再加上華州的艦隊可以順著珠江直入廣州,也沒有什麼防守的必要。
長江以南的訊息此時對於京城來說,已經是斷絕了,嘉靖皇帝最後知道的是整個福建都已經是陷落敵手,。
只是眼前的情勢更加的危急,華州軍擊破州的大軍之後,還是那種慢慢悠悠的態勢,先是牢牢的佔據州,然後分兵四出,肅清各處的殘兵和小股的部隊,確定自己對這一帶牢牢的控制。
難道這麼大規模的軍隊不需要給養的嗎?京師各個衙門稍微懂得兵事的人都是納悶,可面對這樣的情況,卻也有人看明白了,華州軍這是想讓大明把各處的兵馬都調到京師來勤王守衛,然後一鼓作氣,全部的殲滅。
這可就為將來各處的戰爭節省許多力氣,想清楚這一節的人一方面驚歎,華州軍對自己這麼有自信,就不怕反被大兵擊敗,另一方面卻暗自的哀嘆,明知是陷阱,卻只能是不斷的聚集兵馬跳下這個陷阱……
第六百三十一章 之前
師城內此時是如火如荼的局面,倒不是為了備戰抓丁朝中的大臣們掀起了一場清算的運動,要追究如今頹敗局勢的責任人,矛頭直指城內的太監們,奸黨的名稱扣在閹黨身上最為簡單不過。
可憐這些太監,嘉靖十年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有權的時候,那裡作過奸邪之事,可這些罪名通通的落在了他們身上。
實話說,這些年作為中樞運轉的明廷太監們,所做的都還是中規中矩的,他們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行政人員,做政務工作,是專業做專業,最起碼不會有什麼錯誤,反倒是很多文官,科舉走上來的。
只知道讀書不知道實務,做事往往都是依賴師爺小吏,可是這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掌握了真理。
嘉靖皇帝心裡面還是知道怎麼回事的,但目前的這個局面,他必須要順從文官一些,江南的形勢儘管斷絕了訊息,顯然已經是崩壞了,州周林殉國,十幾萬明軍潰散,早就是讓京師震動惶恐。
也就是皇帝和西黨的眾臣對於新訓練的威武大營的軍隊,有一種盲目的迷信和相信,認為這支軍隊已經是天下強軍,精銳程度天下少見,而且足餉發放,裝備精良,這樣的軍隊不會有什麼敵手。
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