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接近尾聲。
西門被李元牢牢掌握。
東門的呂臣臨陣倒戈,協助章邯的軍隊評定了東門幾股微小的反抗勢力之後,立刻向抵抗最激烈的北門衝去。
北門是上國柱蔡賜在帶兵堅守。他知道陳涉已經逃出城,只要陳王到了九江,那張楚就還有崛起的一天。
正是抱定這個信念,蔡賜才在這裡拼死的拖延時間,給陳涉創造逃離的最佳機會。
如果蔡賜知道此時陳涉已經屍首兩分,一定會心臟病突發摔死在城樓上。
北門其實已經被胡亥率領大軍攻破,只不過剩下蔡賜帶領著陳縣的小股精銳部隊龜縮在城樓上負隅頑抗罷了。
城樓下都是秦軍的將士,不斷的向城樓上射箭。
城樓上幾十個張楚軍圍繞這蔡賜,格擋著弓箭,就是不肯下來投降。
胡亥看了半晌地勢,如果強攻城樓,一定會損傷數百秦軍。
“燒了這個城樓。”胡亥冷冷的吩咐。他喜歡死忠的人,但不喜歡死忠於對手的傢伙。
隨著他的命令,立刻有秦軍抱來柴禾,淋上火油之後引燃了城樓。
城樓雖然是磚瓦製成,但城下火勢太猛,熱空氣上升之下。蔡賜和龜縮在城樓上的張楚軍幾乎成了烤爐裡的烤肉,很快就受不了。
一炷香的時間還沒過,就有好幾個張楚士兵因為忍不住從城樓上跳下。
有的落在得上直接摔死,有的則被秦軍長戈直接挑在半空,開腸破肚。
蔡賜絕望之下,仰天長呼,煙熏火燎下,也聽不清他喊的什麼。只見他喊完之後,拉出腰間長劍,抹了脖子。
隨著蔡賜的死亡,剩下的張楚軍在無鬥志,立刻高呼投降。
第132章各路豪傑(第一卷終章)
最為頑固的北城被攻下之後,陳縣殘存的張楚軍全部投降。
胡亥命令章邯率領大軍,向南攻取九江的鄧宗,把張楚的殘餘勢力連根產出。
李元暫時留守陳縣,負責接收訓練張楚的降卒,加強軍隊戰鬥力。此時陳縣就是秦都咸陽西南的門戶。
對在滅陳涉的戰役中一直保持中立的趙王武臣,胡亥大張旗鼓的昭告天下,並且派出使者給趙王武臣送了好多戰利品,表示慰藉。
這樣一來,武臣就算想不和秦站在一方,也是不能。天下反王,諸侯,都知道武臣是秦王的同盟。一時之間,趙國君臣被那些反王頗為不齒。
張耳、陳餘兩人號為名士。如此一來更是被人揹後指指點點。兩人心理對武臣作為本就不滿,如今更是心生怨恨。
趙國最為善戰的將軍白霸也埋怨武臣不該和秦國做什麼同盟。
武臣自立趙王,心高氣傲。張耳陳餘倒也罷了,他們兩個年紀尚算稍長,武臣倒能容忍。只白霸年輕氣盛,武臣看不順眼,想找機會除去。
白霸卻沒等武臣下手,帶領著白家親軍連夜出城,不知去向。
武臣以平等的口氣給胡亥回了封謝書。胡亥看了也不動氣,聯合這些小反王本就是既定的策略,口氣上讓他們一下,胡亥不會感到氣悶。
當初他放走六國後裔的做法,如今已經漸漸顯露成果。
在齊國的田氏開始崛起自立,韓趙魏舊族紛紛重新自立,楚國更是項羽叔侄來勢洶洶,只差了一個燕國還無聲無息。
張楚,被滅。
亂秦之源被胡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滅。
亂源雖然終止,但大秦四起的烽煙卻明晃晃的昭告著一個事實,這個曾經大一統的國家如今重新陷入了分裂。
戰國時代終止,這時後戰國時代。
落日照平川。
一片片連營在落日的餘暉下顯得更加壯觀。
在營中,軍旗林立,在獵獵的北風席捲下,嘶吼在空氣中。
在中軍,最大的帥帳前。一杆繡著斗大‘項’字的旗號高高飄揚。四周走過計程車兵看到這杆大旗,臉上都露出崇敬的神色。
在大帳中央,有一張方桌。
方桌之後,一個仿若小山般的身影正襟危坐,一卷竹簡寫成的兵書正在他蒲扇般的大手中,仿若孩子的玩具一般。
這人身穿淡金色鎧甲,腰間挎著一柄足有一人高,半個人腦袋那麼寬的長劍。
“狗屁兵法!”這大將聲如悶雷,一張彪悍的臉上滿是鄙夷之情的看著手中的竹簡,隨即微微用力。
那竹簡做的書籍竟然在他手中噼啪作響一陣之後就化作點點碎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