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桌子上擺著剛剛胡亥用過的墨和毛筆。一張羊皮紙上更是寫著幾個頗有風骨的大字:斬胡樓。落款是‘大秦二世’。
老闆看到那落款之後,眼睛瞬間放亮,連忙擺手說道:“快,快請匠人裱起來,這可是金字招牌。”
小二聽了,立刻上前,伸手去拿那羊皮。卻被老闆一把拉住,說道:“拿什麼拿,快去請匠人,這寶物不能離開這屋。”
那小二立刻轉身向外跑去,身後傳來老闆激動的聲音:“順便到北城最有名的墨府請幾個工匠,咱們家要重新修葺一翻。”
小二答應一聲,那老闆看著小二的背影,怒吼一聲秦腔,瞬間覺得風輕雲淡,天高水藍。
此時的秦二世皇帝已經坐著車輦回到了皇宮。
一路上他已經知道這些兵馬都是陳甲怕護衛不周,早就安排好的。除了陳甲等幾個明面保護的衛士之外,還有混跡於百姓中的便衣衛士。當那匈奴人進酒樓生事的時候,便衣衛士就已經把訊息通告給不遠處的大隊人馬。
回想一下整個過程,胡亥暗歎一聲,怪不得後世的康熙皇帝六下江南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壓力。怪不得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被後人所不齒。
身為帝王,動一下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可能引起多少百姓傾家蕩產,勞民傷財。
“今後,為民生計,不能任性而行。”胡亥放下手中的奏摺,長嘆一聲。怪不得古代賢明帝王自稱孤家寡人。若真是事事時時為天下黎民,的確需要這樣耐得住寂寞的胸懷。
對於那姓黃的胡亥沒打算深究,連廷尉處都沒送,直接讓陳甲帶人簡單訓斥,若沒什麼大的違法亂紀問題,可以放回去。匈奴人胡亥想找時間在親自問問,也算直接瞭解一下匈奴的情況。
雖然這匈奴大漢多半說不明白什麼,不過也聊勝於無。
比武選帥的流程叔孫通已經派人送過來,看了這個流程,胡亥對叔孫通更加滿意。
整個流程,叔孫通解釋的非常明白,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文比,一個是武比。
按照他的解釋就是,三軍統帥,不一定要衝鋒陷陣,只要排兵佈陣得當,能夠料敵先機,克敵制勝即可。所以想要多帥必須經過文比。
至於武比則簡單許多,比的就是勇力,選出來的人也只能是衝鋒陷陣的勇將,始終在第一線。
對叔孫通的這個計劃,胡亥挑不出什麼毛病,他直接把叔孫通的摺子轉給蒙恬。這個老將軍對裡面的利弊,應該一看就知道。
看著面前案牘如山,胡亥原本萌生的造紙想法再次冒出。如果這個世界有了紙,書寫都會方便許多。
造紙,似乎就是把木頭研磨成木漿,然後晾乾的一個過程。胡亥費勁了腦袋,也只相處這點造紙原理。
他順手拿了竹簡,把這簡單的原理寫了下來,讓身邊的宦官送給將作監的負責人,讓他們按照這個思路爭取造出紙來。
那宦官剛出去,陳甲的聲音在外面響起:“臣覲見陛下。”
等陳甲進宮一說,胡亥才知道,他已經審訊完那個黃先生。這人不過是個暴發戶,不過卻是個販賣私鹽的暴發戶。這已經涉及到朝廷的禁令。
自古以來,鹽業都是朝廷壟斷。但凡是膽敢販賣私鹽者,輕則斬首,重則族誅。
陳甲咳嗽一聲,說道:“這私鹽販子之所以和匈奴人一起,也是因為北方匈奴官家採買鹽,被他們知道了,想販賣一批過去。販賣私鹽,已經觸犯了大秦律令,所以臣請皇上定奪。”
胡亥皺了皺眉,在酒樓中就看這黃先生不是好東西,沒想到竟膽敢販賣私鹽。這販賣私鹽在古代就相當於販賣毒品一樣暴利。
想到販賣毒品,胡亥心中的怒火突然按壓下來。原本準備處斬此人的想法也擱淺。
“朕要親自審訊一下這個私鹽販子。”胡亥整理一下思路,淡定的說道。
“……,諾!”陳甲遲疑了一下,一個私鹽販子讓皇帝親自審訊,未免有點二小題大做。不過現在秦二世的好些做法都如同天馬行空,陳甲也只是稍有猶豫就釋然。
“一會兒你把這鹽販子帶到偏殿,若這群鹽販子真的有能力,朕就送他們一場大富貴。”胡亥下定決心,說道。
胡亥並沒有著急審問黃先生,而是安靜的批閱奏摺,看各地的奏報。馬上就要親征,一些軍國大事,還是親自批覆了他才放心。
不知過了多久,外面傳來宦官的奏報:“蒙恬大人求見。”
胡亥抬頭,卻發現已經日影東懸,金烏西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