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搞事大家自己是忠臣。不過那是在朝堂上,現如今在御書房,當讓是用不著的。
康親王的這番話說的好啊康熙總算是找到了既能體現他的領導能力又能體現他的前瞻眼觀的理由了難道不是麼?秦有福憑什麼跑到溫州去丁憂?那是皇帝派去的皇帝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只有秦有福是最合適的現在秦有福被迫丁憂不是他這個皇帝統御力的下降,而是深謀遠慮、是大智若愚現在,有了秦有福的這件事,他康熙就會成為最明智的皇帝,是最善於用人的皇帝
“謝謝康親王,朕當初其實不是這麼想的,說起來秦有福的確是一個福將、是天意,這都是趕上了。”康熙當然明白,康親王是明白人,對明白人是不需要太虛偽的。
“皇上這話就說錯了,任何時候,皇上的意思就是天意,皇上能在這個時候讓秦有福丁憂,秦有福又能在海上碰上劉國軒,這就說明皇上乃是我大清的真龍天子,潛龍在天,天意難違”康親王很堅決地說道。
“康親王別在誇獎朕了。您是朕最信得過的朝中重臣,秦有福這件事只能說是趕巧,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秦有福能處理得了的了,更何況他現在無職無權,辦這些事情中得有個名頭。”康熙說道。
康親王也不矯情,其實這件事情他已經想好了處理辦法:“皇上,其實這件事情不難處理,依臣之見,這件事還是要以福建總督姚啟聖為主,至於秦有福皇上可以給一個幫辦的名義,協助姚啟聖辦理這件事,依老臣看來,只要姚啟聖能和秦有福通力合作,招安劉國軒的事情不難處理”
……F
第一百七十七章聖旨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聖旨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聖旨下
“大清福建總督姚啟聖恭迎聖諭。Www;”香案前,姚啟聖規規矩矩的跪在那裡,等著傳旨太監宣讀聖旨。
姚啟聖很納悶,因為前朝的例子放在那裡,所以大清入關以後就定下規矩,正常情況下,只有在京畿附近的官員才能見到奉旨傳諭的太監,一般情況下,這些太監都是傳達皇上的口諭,具體的事情得等面見了皇帝才知道,即便是這樣,傳旨太監的手續也非常複雜,可不是說來一個太監就能傳旨的。
“朕欣聞福建總督姚啟聖勵jīng圖治,不但勤於治理地方,且於嚴厲打擊福建匪患橫行一事頗為用心,朕信甚慰。福建地處要害,且耿jīng忠夥同吳三桂、尚可喜為我大清剿之初顯功績,然地方匪患需慎之又慎,著福建總督姚啟聖攜麾下官兵共剿之,還我百姓朗朗乾坤,……”小喜子搖頭晃腦的背誦著聖旨,絲毫都沒有理會姚啟聖不解的目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可能,小喜子可怎麼都不願意跑這一趟,這可不同於在京城傳達皇上的口諭,基本上意思到了就行了,左右不過是傳人進宮,只要別表達錯,問題不大。這宣讀聖旨的事情可是不能有錯,別看小喜子不識字,但是讀錯了聖旨就是欺君,這可大意不得,為了這個,小喜子幾乎不眠不夜的背了幾天。
小喜子在那裡搖頭晃腦的揹著,姚啟聖跪在地上滿頭霧水的聽著,他想不明白,自己在福建沒幹什麼,皇上怎麼想到給自己下了這麼一道莫名其妙的聖旨?
“……欽此”小喜子好容易背完了,雙手將聖旨一合,遞給姚啟聖驗看。聖旨這東西不是開玩笑的,除了使用的材料講究以外,關鍵的還有上面用的yù;璽什麼的,那東西是每一個官員都留著底子的,不但需要詳細的校隊,在開封之前還得驗看火漆什麼的,一旦出了問題,事情可就麻煩了。
“喜公公?皇上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本督實在是有點不明白。”辦完了相關手續以後,姚啟聖將聖旨供到了香案上,接下來沒什麼事兒了,便問小喜子。怎麼說都是一品大員,跟喜公公說話也用不著那麼小心。
“姚大人,還請屏退左右,小的這裡還有些話要跟姚大人說。”小喜子坐在椅子上,小聲的對姚啟聖道。
姚啟聖當然明白,要是就聖旨上那點莫名其妙的東西,皇上也範不著將自己的大內總管給派出來傳旨。只見姚啟聖手一揮,在一邊候著的衛之類的趕忙退了下去。
“姚大人,皇上把我給派出來不光是表彰姚大人這些年的功勞,皇上還給了我一份密旨,讓我親手jiā給姚大人。”小喜子說著從懷裡掏出了一個蠟封的竹筒,小心的遞給了姚啟聖。
這本是姚啟聖意料之中的事情,仔細驗看了密旨上的火漆以後,小心的將竹管拆了開來。按說這一類的密旨是屬於機密的東西,小喜子是需要回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