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的產業中工作。
一時間也安排不了的仍有上千人,李安生便組織她們屯墾。
由於女人細心,倒是在種田上也有優勢,比如甜菜與穀子等。
這個時間種甜菜是適宜的,只是種甜菜雖不需要多少力氣,但最需要耐心與毅力,趴在地上間苗,還是以後給苗株上捉蟲,就像女人的“繡花活”一樣。
種甜菜極為適合婦女,而且這個時代甜菜回報高,除了甘蔗,甜菜便是北方製糖主要來源,糖也是價格居高不下。
每年進海關的糖不在少數,大把的銀子給洋人賺去。
李安生估摸著,憑藉甜菜高產,來彌補製糖時由於裝置與工藝落後而在成本上高過進口糖,還能有不少的優勢。
製糖坊能辦起來,也是一大斂財利器。
只是他還沒有在這上頭做出成績,空口說白話,就這麼畫畫大餅,人家也不會信,即便是韋明同與陳中亮如此信任自己的人。
整頓胭脂溝妓院與賭檔,已經與金立端等人徹底撕破了臉,金立端更是放出了請京城本家出面施壓的狠話,劉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抄沒了這些黑妓院與黑賭檔的財產。
這些抄沒所得,林虎與李安生藏匿了一部分,分了劉竣一份,其餘的便充作胭脂溝金廠公用。
劉竣也不是迂腐之人,離開京城繁華之地,雖說是衝著能來總辦之位鍍下金,但也要有些實際的好處才行。
讓他主動去貪什麼是不肯的,畢竟胭脂溝如今還只是剛平穩下來,需要發展,但白送到眼前的資財,不要是真的傻,至於金家,他還不放在眼裡。
李安生也跟林虎商量著,將大家手上的資金都拿出來,籌辦墾殖園。
林虎考慮到這麼多老部下與家屬要吃飯自立,種田是最務實的,也激進了一把,跟弟兄們商量著將手頭的錢都投了進來。
東北地廣人稀,生存環境惡劣,如果想要開發有成效,必定要大規模的開發才行,就像後世開發北大荒那樣的政府與人民大能量的投入。
大農場墾殖才是李安生所希望的,就跟闖關東的許多人都是整族整村得遷移,許多人也自發組織了墾荒莊園,便是因為個人的力量在廣袤的關外多麼的渺小。
製糖坊什麼都暫時是浮雲,如今的墾殖都是實打實的要投入錢進去。
李安生許諾墾殖園包攬屯墾的前期所有投入,並支付一定的工錢,但墾殖五年後的土地全歸種植者所有,這樣一來,就能省下不少錢來。
讓農民們信服的是,墾殖園如今所實施的種植技術全是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比如大範圍的間種套種,輪作制度已經嚴密的擬好。
甜菜的莖葉能肥地,苜蓿作為超強力飼料根莖葉同樣能肥地,玉米與大豆、蔬菜等十餘種小作物、蔬菜間種,有的作物能密植,有的作物要稀植,許多的知識他們過去有點認識,如今都得到了詳細的解釋。
整個開墾出來的田地間全是像八卦陣一樣的亂紛紛的景象,不是傳統的種植法,常常是一畝地上種有十數種作物。
李安生還組織人力,在山上採摘各種野花野草野菜,準備自制土藥水,用來殺蟲殺細菌除草。
土藥水雖然效果遠遠不如後世大化工時代的各種農藥,但是勝在純天然,而且就地取材,這個時代可沒有有機化學。
李安生只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過往所學都堆積在他的腦海,讓他每分每秒都在想著如何在當下變為現實,造福墾殖園。
以後不管到哪裡,這些經驗都能推廣,如今正是積累的好時機。
丁小黑跟鐵遠都跟著他忙著農事,學了不少東西,儼然也是半吊子的農業磚家叫獸了。
晚上三人便辦起了掃盲班,除了教孩子們讀書認字,還為一些墾殖園的得力人手掃盲。
當然也義務為韋明同培養一批能認識草藥模樣以及能寫能認能讀各種草藥名字的婦女與孩子。
李安生甚至編了本農業教材,當做認字掃盲的教材用,希望能夠培養一批忠誠於墾殖園的農技好手來。
日子是苦了點,但只要到了收穫的季節,往後就什麼都不用愁。
土豆本來就是高產糧食,如今在他手上,收穫的時候產量必定嚇人,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如此落後。
有了土豆打底,李安生便有底氣大膽的進行籌備,為製糖坊等計劃中的產業做準備。
說到底,眼下的一切還是為製糖坊等產業準備的,如果發展順利,甚至可以辦機械化大工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