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2/4 頁)
相比荷蘭統治的荷屬東印度,汶萊簡直就是天堂。
萊共和國目前擁有的耕地為七百六十萬公頃,初期預計能開發的耕地能夠達到四千萬公頃,足夠上億的人口在此生息。
光是從農業上,就能吸引大量的中國南方省份的務農人口,前往汶萊共和國尋找致富的機會。
尤其是汶萊共和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戰時政策後,歐洲交戰國對糧食的需求必定會進一步的猛增,糧食生產大有可為。
世界大戰的交戰期,必定是汶萊共和國的經濟發展期,是土地開發期,是人口的猛增期。
而為了在戰後獲得凡爾賽體系的列席資格,汶萊共和國也有必要多做些貢獻。
大英帝國總參謀部原擬將澳大利亞、汶萊和紐西蘭的軍隊先集中在英國進行進一步軍事訓練,然後送往歐洲大陸戰場作戰,但是由於冬季,英國兵營無法容納更多計程車兵,更重要的原因是,10月土耳其加入德國集團,並在澳新文遠征軍到達前幾日對協約國宣戰。土耳其軍隊在兩方面威脅著協約國,在北面威脅俄國,在南面威脅著蘇伊士運河,因此英軍最高指揮部對士軍的威脅十分不安。根據帝事部國務大臣吉青納元帥的命令,決定把澳新文軍隊派往埃及,在那裡接受訓練,等待命令。
而第二批為數8萬人的遠征軍也已經踏上了征程,其中有5萬人的汶萊共和隊,這些軍隊並不是新組建的,其中有著大約五分之一的比例,是汶萊共和國陸軍官兵。
其中有一個汶萊團頗為引人矚目,雖然沒有人明確指出,但誰都知道,那是參加塞班島防禦戰的一支軍隊。
英國總參謀部秘密電文,指名要這支部隊參戰,他們將會搭乘快速艦艇在軍艦的保護下首先趕往埃及,去那裡幫助訓練在那裡的第一批遠征軍。
團的裝備與精神都是一流的,站在港口佇列中,顯得鶴立雞群。
這次李安生的秘密指示,是不要藏著掖著,用跟中國陸軍一樣的裝備,到戰場上去建立功勳,讓協約國看到汶萊的作用,看到中國裝備的作用,這也無形之中是在替中國的軍工產業做了回廣告。
國陸軍的制式裝備到現在只列裝了三分之一的軍隊,由於軍費的限制,就連甲種師都還沒有全部配備標配裝備,這次優先擠出資源,生產外銷型號,配備給汶萊遠征軍,事實上也是想要賺上一。
反正陸軍的列裝不用著急,有的是時間,趁著這時間多賺點錢才是正經,後世美國可是從軍工上頭狠狠的賺了一大筆,富的流油。
生產外銷型號並不難,只是要改動兩個工序而已,增加的成本很有限。
到了世界大戰的中後期,參戰國都是如此,只要是不跟後勤起到致命衝突,無論什麼槍都可以拿來用,比如英國陸軍就用比利時、美國、法國甚至是日本槍。
更何況中火的外銷型號都是針對這次世界大戰而設定,本來就是存著掠奪財富的目的。
首批的汶萊遠征軍專用裝備都是貨真價實,效能質量都屬上乘。
萊軍偏向於攜帶多種口徑迫擊炮,步兵炮以及105輕型榴彈炮,沒有攜帶大批的重火力,但是重機槍配備的很充足,甚至優於歐洲交戰雙方。
萊軍的單兵裝具,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軍隊將士們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們。
開玩笑,戰爭打的就是物資,除了軍火、被服,其他裝備甚至是伙食都能賺大錢。
比如軍用罐頭、比如單兵急救藥物,再比如巧克力、雪茄等等。
用李安生的話來說,什麼最賺錢,就搞哪個,不大發一筆,實在對不住昏了頭要打得你死我活的歐洲人。
炮火1906第四百四十五章汶萊參戰(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黃皮猴子之間的區別
戰爭,無比的殘酷,無比的血腥,摧殘交戰雙方的心靈,毀滅所有一切的美好。
這場風暴,不僅讓整個歐洲墜入黑夜,數千萬人捉對廝殺,數億人口捲入其內,它還在改變著整個世界。
比如,戰場上開始出現黑人,當然,黑人只是一小撮,交戰雙方還沒有膽量將黑人軍團投入戰爭。
正如英國同樣不敢將印度軍隊投入戰場一樣,不過,英國還是在反覆權衡之後,動用了第一支有色人種軍隊。
這是來自汶萊共和國的獨立團,他們之前在塞班島戰役中贏得了英國總參謀部的信任。
這個獨立團之中,有四百五十七名白種人,八百五十四名華人,一千四百多名汶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