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第2/4 頁)
地的土人攻擊了中國的商船,象徵性的炮擊了多貝萊半島的幾個沿海城鎮,並且派海軍陸戰隊上岸緝拿兇犯。
而海軍陸戰隊在遭受了大量當地土人的襲擊之後,中國政府隨之宣佈,將會派遣援軍前往多貝萊半島征討無恥的土人。
實際上,真正無恥的是中國自身,這個藉口也太過蹩腳與荒謬,甚至是蠻橫霸道,絲毫不顧荷蘭的反覆抗議甚至是苦苦哀求。
6月1日,連續兩批中國援軍的到達,並且開始迅速向荷屬新幾內亞島富庶之地進發,使得荷蘭陷入了一片混亂。
“貴國的霸道行徑,這登天於向我國宣戰,你們必須要承擔一切後果。”
荷蘭駐華公使在反覆的勸誡無用之後,甩下了這麼一句話掉頭而走。
不過,李安生後來給出的回覆是,要打就打好了。
這廝無比的憊懶,無恥。
英法等國也在積極的進行磋商,是否懲罰中國,向中國展示他們對中國對外擴張野心的遏制。
不過,他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一場重大的變故發生了,幾乎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時局的巨大變化。
6月28日,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當時除學者和旅行者之外,很少人知道這個地名),舉行對大公的正式歡迎儀式。他受到了炸彈的歡迎。塞爾維亞“黑手黨”(黨魁是塞爾維亞總參謀部的一名上校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維奇,人稱阿匹斯,是“首屈一指的歐洲政治謀殺專家”)僱用的7名刺客部署在必經之路上。頭一名刺客未獲成功,炸彈從大公的汽車頂篷上滾落下來,炸傷了幾名旁觀者,另5名刺客逃之夭夭,其中一名被捕。普林希波留在那裡。他用塞爾維亞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給他的那支白朗寧手槍,砰砰幾槍,聲震全球。普林西波擊斃了大公——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和他的妻子。他的同謀者立即向貝爾格萊德發報:兩匹馬高價賣出。
普林西波給“巴爾幹火藥桶”扔進了一顆火星。這個刺殺事件給維也納提供了迫使塞爾維亞屈膝的機會。但是,俄國是斯拉夫塞爾維亞人的朋友。因此,奧匈外交大臣利奧波德?馮?貝希托爾德伯爵和總參謀長康拉德將軍還得謹慎從事。他首先派了一名密使到柏林去謀求德國的支援。1914年7月5日這一天,按溫斯頓?丘吉爾的說法,“威廉二世拿德帝國的全部資源作抵,(給維也納)開了一張隨意使用的空頭支票……”。他保證全力支援,然後無憂無慮地乘他的遊艇駛向挪威,從而在隨後三週的危機期間擺脫了國務負擔。
平的希望仍然存在,因為當時世界並不知道由於威廉二世的輕率支援而使戰爭成為定局。即使如此,直到7月中旬,弗朗茨?約瑟夫老皇帝才用兩個字表示贊成對塞爾維亞開戰:“dannja”(那就打吧)。
接著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一份苛刻的最後通牒,7月25日塞爾維亞除微小的保留外,表示接受,但時辰已到,世界大決戰的日子已經破曉,塞爾維亞實行動員;歐洲大陸上笨重的戰爭機器轟隆隆地開動起來;德國慫恿它的盟邦奧匈迅速出擊,在全世介面前造成既成事實。
到此已無迴旋餘地了;這場衝突再也不可能透過調停解決,也不可能侷限在一定範圍之內了。人物和事件都捲進了這命定的歷史洪流,一住無前,向著無法改變的劫難邁進。7月28日,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二天,炮彈就落到貝爾格萊德。7月30日俄國開始總動員;德國向俄國提交最後通牒,稍後又向法國提交最後通牒。
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當天夜間,德軍侵犯盧森堡以奪取西線部隊運輸和補給所需的鐵路。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8月4日晨,在事先發出最後通牒後。德國通知比利時,為了“安全”目的,德軍將開進這個小國。阿爾貝國王呼籲援助;同德國、法國、奧地利、匈牙利和俄國一起尊重比利時中立的英國,則謀求各方的保證能夠兌現。德國首相莫里茨?馮?貝蒂曼…雷爾韋格,“一位和藹可親但軟弱無力的人”,對於倫敦將不惜為“一片廢紙”而戰,僅僅表示驚訝。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國參加了這場正在擴大的衝突。
就這樣,一場大災難開始了,按福洛頓的格雷子爵(他的光榮日子已經結束)的說法:“全歐洲的燈就要熄滅了;在我們有生之年,將再也看不到它們重放光明。”
阿爾弗雷德?馮?史裡芬伯爵於80高齡去世,時隔大戰爆發不到兩年。但是,他的精神指引著德軍在西線的最初幾個回合先機制敵。他的臨終遺言是1914年8…9月德國戰略的集中體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