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1/4 頁)
在這一時期,美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繼續惡化。
要知道德意志裔是美國第二大外國移民,僅次於英聯邦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所以在一戰爆發後,美國議會甚至有不少議員提議要求美國加入德國一方作戰!只是決議沒有透過而已!
導致這一原因的是德國越來越依賴於潛艇,而潛艇的大量使用開始危及到美國的利益。
美國成為了此時最大的向歐洲輸入商品的國家,要是海上運輸緊張,那麼美國將會損失大量的金錢。
李安生很清楚,美國早晚會因為這種潛艇無限制作戰而加入戰爭。
至於眼下,自然是潛艇襲擊越來越激烈才好。
李安生藉著視察奉天的機會,在葫蘆島秘密的會見了來自德國的特使伯魯格。
伯魯格這次帶來了德國參謀總部以及威廉二世的問候,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德國請求中國加入到同盟國來作戰,發動對沙俄的進攻。
一旦中**隊對沙俄動手,那麼德軍同樣會在東線有所作為,兩面夾攻,或許能夠迫使沙俄退出戰爭,然後,德國就能掉轉身攻伐西線。
1915年對協約國而言,這是希望破滅的一年。德軍在拔除伊普雷突出部的戰役中,藉助毒氣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整個西線沒有任何一處雙方戰線的進退超過3英里。
1915年底接管3個英國集團軍最高指揮權的道格拉斯?海格爵士認為人員的消耗是正當的,因為從長遠來看,德國經受不起這種壓力。但對勞埃德?喬治來說,這是“毫無意義的流血”,而且協約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協約國在西線總共傷亡人,德方傷亡約人。
其實勞埃德說的很正確,德國的確是經受不起消耗的。
1916年時,情況已經明朗:上帝是站在大工廠和大軍隊一邊的。軍語辭典中的一個新詞——“工業動員”把各交戰國的工廠引向戰爭的無底洞,對農場實行監督、徵收所得稅、實行食物配給制。無數的彈藥和軍事裝備從各種機器傾瀉出來,然而再多也總是需要的。
英國這位海上霸主,這個“靠大海生活達千年之久”的英國,如今也開始靠大陸生活了。剛剛步入1916年1月,它破天荒地採用了徵兵制,投身於組建大規模的陸軍。這是一個對這次戰爭以及對英國未來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決策。事實上它意味著作為世界大國的英國長期擁有的優勢開始沒落。
這場戰爭在西線進入了大屠殺的消耗階段。在東線,俄國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攻勢宣告了兩大過時的君主國覆滅的開始。貪婪的羅馬尼亞參戰了,在陽光下短暫地神氣活現了一陣就屈服了。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海上交戰——日德蘭海戰以不分勝負告結束。封鎖的壓力把同盟國周圍的包圍圈縮得更緊了。一些領導人下臺了。從俄羅斯草原到(英國)科次富德的陋室,許多家庭的男人只存在於人們的回憶之中;仇恨加深了。
隨著歷史上最大的兩個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集結了幾個大國的力量,1916年戰爭的鐘擺從東線又擺回了西線。
在戰爭的頭幾年,協約國之間幾乎沒有戰略協同;它們之間長期存在著相互衝突的目的和猜疑,不同的政治野心和互不信任。1915年12月,憑藉霞飛的崇高威望,協約國首次企圖改善聯盟作戰的計劃工作。法國、英國、比利時、義大利、俄國,甚至日本的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討論了未來的行動,並且原則上同意1916年在義大利戰線以及東歐、西歐戰線同時發動進攻。
德國已經看到了接下來戰事的更加艱難,故而,他急於尋找一個強大的盟友。
他不需要中國維持與他們之間的正常貿易,他只需要中國向沙俄發起進攻,打通中亞通道,決勝於美索不達米亞,從而使得東線與南線外圍戰場得到緩解。
只是,德國手中已經沒有太多手~機看最快的籌碼。
李安生答應了伯魯格,或許中國可以不出兵,但是,可以挑動沙俄的內亂。
沙俄目前已經是油盡燈枯的格局,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
此時在東線,與血腥屠殺的陣地戰不同,則是另一派景象。這裡領土開闊,很難建立穩定的戰線,相形之下,更具有運動戰的特色。
曾經,歐洲大國對俄國這個龐然大物多少都懷有幾分敬畏。俄國疆域之遼闊,兵員之豐富,在歐洲無與倫比。沙俄擊敗拿破崙的事蹟,也依舊刻在所有歐洲將領的心頭。德國人將沙俄軍隊尊稱為“歐洲壓路機”。這個壓路機雖然在克里米亞、日俄戰爭中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