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2/4 頁)
跟遁初便多留些時辰,看了博覽會再走。”
李安生見兩人如此憊懶,只得苦笑道:“這不是聽說黃大哥跟遁初兄要去美利堅了嘛,國家損失棟樑之才,我哪裡坐得下去?”
他是坐了特快,從京奉到津浦鐵路,再到上海,只花了五天的時間,算是快的了。
宋教仁辭職之後,段祺瑞並沒有副署,留用文書一直追到上海。
“哪裡,真要說棟樑之才,還得看安生兄弟。你就別挖苦我們了。”
宋教仁搖頭苦笑,要不是他了解李安生的為人,只怕要誤會李安生是特意來嘲笑奚落他們。
李安生認真的說道:“遁初兄,黃大哥,民主道路艱辛而漫長,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你們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中華民國不能走一黨專政的道路。”
的確,國民黨將隨著孫中山、宋教仁與黃興等巨頭的離去,陷入分崩離析,作鳥獸散,大樹倒了,自然是猢猻散。
好好的第二大黨,就這麼夭折實在太過可惜。
黃興與宋教仁憋著一股勁,想要痛定思痛,從頭再來。
國民黨自然會暫時的消沉,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
李安生的話讓宋教仁忽然愣了,一黨專政?
他認為革命的失敗,是中國暫時不適合走真正的民主道路,故而他心服口服,但是他需要總結反思,重新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民主道路。
他也有想過,也許,中華民國很有可能會走上一黨專政的道路,畢竟國民黨的退出,其他小政黨根本就無法與共和黨抗衡。
“國民黨再次改組,去蕪存菁,還是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實力。共和黨需要制約,需要監督,中華民國也需要多黨輪流執政,這才是真正的政黨政治。”
黃興與宋教仁都愣了,他們都沒有想到,李安生從奉天追到上海,居然是要對他們說這個。
“你們不能走,留下來,儲存國民黨的火種,將來必有可為。”
如果不是瞭解李安生,他們真的會以為對方得了失心瘋,居然會跑來說這個,荒謬、滑稽。
李安生之前其實是反對這麼快實行政黨政治的,因為中國還沒有這個基礎。
但是給國民黨帶頭推動,中國的政局騎虎難下,他這才借殼上市,利用共和黨來扼殺了那些投機倒把的無賴政客參與政權。
現在,他不僅要進一步的提高共和黨的綜合素質與實力,還要寬容對待其他政黨,希望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競爭。
中國的民主道路磕磕絆絆,剛剛起步,絕對不能一開始就陷入一黨專政,從而走向獨裁。
這種結果是李安生無論如何都不想見到的,這意味著,他好不容易才使得中國的民主道路進入了他規劃的軌道後,再次的出現偏移。
黃興與宋教仁對望一眼,都沒有從內心的震撼之中走出來,平穩下來。
事實上,也很少有人能夠不失態。
出於對李安生的一貫信任,這種矛盾的信任,黃興與宋教仁默然了。
事實上,他們兩個很不服氣,一直想要找李安生好好理論一番,這是為何,為何要刀兵相見?
對湖南的突襲,這必定是李安生首肯的,程德全與李安生是性命之交,也向來以李安生馬首是瞻。
難道真的就無法溝通?
是的,無法溝通,黃興只覺得,他與孫中山之間也越來越難以溝通。
宋教仁之所以留在段祺瑞內閣,就是想要緩和雙方的關係。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李安生會忽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孫中山不講規矩,那麼他也不講規矩,不走民主路線。
李安生就是以此來告誡其他不守規矩的人,他可以不按規矩來對待他們。
不過,李安生怎麼也沒有想到,黃興與宋教仁開始劈頭蓋臉的噴了他一臉的唾沫星子,跟他好好的辯了一辯所謂的民主。
李安生的主張,是借鑑美國三權分立的總統制,而宋教仁依然死死咬住內閣制。
甚至,宋教仁還跟傑克與蓋瑞舌戰了一場,讓兩位送到槍口的美國佬好生的領教了一回中國政治領袖的厲害。
“大概中國所有知識分子都認為,美國聯邦憲法制訂的原因,是美國獨立後為了鞏固美國人民已經獲得的民主權利,是為了消除封建勢力,避免以後出現獨裁者而制訂的。如果瞭解美國曆史就知道,這完全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臆想。因為當時的美國根本不存在什麼封建制度,階級這個詞是舊大陸的事情。這裡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