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2/4 頁)
府撥出專款補貼,二是依靠各家慈善機構的聯合執行會。
第四百二十九章 義務教育
為了防止地方政府貪汙**影響辦學,不管是上級部門乃至中央的專款,包括慈善機構的善款,都將集中在一起,由全國所有的慈善機構派出代表組成的聯合執行會來動用,地方政府固然也可以反過來監督。
當然,義務教育是強制執行的,就好比當初東北一樣,凡是阻撓義務教育的,都將遭受嚴懲。
除了義務教育,教育法還規定,十年制義務教育結束後的學子,如果願意繼續學業的,將根據學校種類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補貼。
小學一律實行四年制,小學畢業時,根據孩子多年的學習狀況來決定孩子進入什麼樣的中學。
第一類學校,接納小學四年成績最好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八年的學業、高中會考合格並拿到畢業證書後,無需參加“高考”,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上大學,至於上什麼樣的大學,主要依據是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
這類學校後面兩年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但是確是補貼最多的,民眾基本上只需要象徵性的上繳一點錢。
第二類學校接納的是小學四年成績中等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三年的義務教育後,可以選擇進入三年制技術專門學校或者三年制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是需要進行高考的,成績合格才能進入大學。而選擇三年制技術專門學校的學生基本上可以直接走向社會,如果願意繼續學業,則進入高等技術專門學校讀書。
第三類學校接納小學四年成績靠後的學生,直接進行有針對性的六年制綜合中學的學業,十年義務教育完成後,則走向社會。
這三類中學的學生是可以轉學的,依據學業成績,第三類學校的學生可轉到第二甚至第一類學校,第二類學校的學生可轉到第一類學校,當然,只要自己願意,也可以反向轉學。
這個制度是李安生提出的,效仿了後世的德國義務教育體制,因為這個體制不乏合理之處,因為每個孩子的智力和興趣的發展程度和方向是有差異的,人人讀大學不僅沒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怎樣最大限度地做到人盡其才,而在中國,最為缺乏的就是有知識的,甚至是隻要能識字算數的一些起碼人才。
可想而知,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極大的比例都會向第三類學校傾斜,至多第二類,可以上一些技術專門學校。
而第二類學校中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他們大部分也將給安排到小學教師這個職位上面。
這是由於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也有它的合理之處。
整個國民教育、素質、知識層面的改善,是要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
在東北,目前產業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其他階層相差不大,在社會權利方面是完全平等的,除了工人以自己的身份為榮,就連向來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也開始挺直了腰桿。
李安生從一開始主政東北,就開始推行這個計劃,已經初步有了點成效,正是大批經過職業培訓的熟練技術工人和技術農民使得東北出現了大批的中產階級家庭,增強了東北的發展後勁。
在東北,種田可不是一件沒出息的事情,只要種好了,不僅是糧食,其他農作物都能掙錢,而且產量越高,質量越好,越能體現本事,東北的農業學校是專門學校,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先例。
而東北目前許多工業的技術工人,也成為了高收入階層,開始加入到娶媳婦先鋒軍行列,沒辦法,這年頭,收入高而且還有手藝,將來有保障,不愁過上挨餓受凍日子,姑娘們都趨之若鶩。
李安生希望這種現象一直延續下去,希望將來的東北百姓再也也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類似“讀不好書,你就去做工人、做農民”這樣的話。
三年制的高等技術專門學校,也將成為有志於在工業道路上走的更遠的學子最熱門的選擇,同時也為民主工業定向培養技術人才。
這個高等技術專門學校雖然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但是國家也進行財政補貼,畢竟他們之中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無比珍貴的高階技師與工程師。
義務教育的所有收費都是全免,學校還必須提供午餐,在偏僻的鄉村,政府必須為學校免費提供接送車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若要住校,則享受學校的困難補助。私立中小學,在允許學校收費的同時,國家也給予一定的資金援助。
東北在今年將會實現一項較為關鍵的教育措施,那就是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