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 頁)
朝廷還是靠不住的,雖然給他們升了官,想要拉攏他們,但是他們還是認定了要跟李安生幹一番事業。
李安生在吉林,他們在黑龍江,互相聲援,將來未必沒有機會當一方強豪,他們很看好李安生的前程。
新軍第二十三鎮的官兵也看到了希望,至少,在李安生成為他們的統制之後,他們的狀況改善了許多。
欠餉一次xìng發清,武器裝備也不再是那些老舊的雜牌貨,軍裝都是從奉天整火車皮的運過來。
有了徐世昌的一路綠燈,新軍第二十三鎮立即享受了與新軍第二十鎮一樣的待遇。
至於後續滿編需要的槍支火炮,都是徐世昌直接撥給銀兩,由李安生自行購買,這已經算是了不得的恩惠了。
槍支與火炮都是李安生在黑龍江的兵工廠造的,因為這個,使得兵工廠也遇到了一次發展的良機。
李吉祥在美國創辦的分公司到奉天辦了洋行,順便將東北所有在編軍隊的武器裝備訂單拿下了一大半,沒說的,便宜實惠,徐世昌也想省點銀子。
硬體的提高,薪餉的優厚,使得軍心迅速穩定下來,訓練也迅速開展起來,整個二十三鎮立即氣象一新。
有了李安生擺在軍營mén口的那口棺材,新軍上下也是卯足了勁,想要效仿黑龍江新軍hún成協,給老máo子來點狠的。
黑龍江新軍hún成協所打的幾次經典戰鬥,都被列入了軍營的戰例科目,許多軍官都耳熟能詳,不僅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更是受到了鼓舞。
“這回咱們要自己辦海關,新軍訓練歸訓練,也要出上份力。海關還沒有緝sī警力,就由我們新軍代勞。所有從海關得到的稅收,都將提出一部分,作為新軍上下的福利。”
李安生看著已經能夠列著方陣,勉強有些軍容的新軍將士,意氣風發,這可是一鎮兵馬的架子,趕緊編練完畢,加以整訓,他日就是他爭霸東北的堅實後盾。
“下面,我宣佈今後新軍的各項福利……”
黑龍江新軍為何戰鬥力強大,就是因為恰當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優厚的福利。
將這些都複製到新軍第二十三鎮來,也是駕輕就熟,他本來就是濱江關道的道臺,擁有對治下的民政大權,自然能夠加以配合。
這就是又掌軍,又主政的好處,為什麼大清末期頻頻出現督撫爭權,就是因為軍政合一的大權在握讓人無法放手。
新軍將士們無比興奮,臉上都帶著喜sè,經過裁汰與整訓,留下來的都是合格的兵員,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願意培養人才,使得李安生迅速的被他們所接受,如今又有優厚的福利待遇,自然是幹勁十足。
這些福利待遇而且還是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所特許的,只要李安生能夠成功的辦起海關,成功的將稅權從老máo子那裡搶回來,他們的福利就能一直保持。
新軍將士們也從各個渠道得知了李安生對於稅權自主的決心與手段,自然盼著能夠收到效果。
李安生剛剛被徐世昌獲准宣佈松huā江對各國開放,並在哈爾濱、三姓、拉哈蘇蘇設立海關,開徵關稅。
哈爾濱關負責中東鐵路上的報關、查驗、徵稅等海關業務,但業務大部分在綏芬河和滿洲里兩個分關辦理,這個早在去年的幾場仗打下來就奠定了基礎。
哈爾濱關的另一個主要業務是在松huā江上,負責江道治理及港務、船務管理的一些事宜;還有一個業務是管理哈爾濱及邊關的郵政事宜。
強硬取締水利會,固然使得雙方矛盾jī化,但是霍爾瓦特也是無計可施,畢竟李安生佔著理,援引國際法,連各國駐哈爾濱領事都保持了沉默。
沙俄chā足滿洲,獨佔哈爾濱,引起列強垂涎,並與之jī烈爭奪。德國是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所需建材的輸出國。1901年德國捷足先登,輸出資本在哈爾濱興辦產業,分享殖民利益。1904年後,英、法、日本、義大利及其它一些國家也紛紛向哈爾濱移居僑民,輸出資本,開辦產業,yù奪佔一席之地。
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無視沙俄的“行政權”,不向沙俄納稅。
他們樂得沙俄中東鐵路局與濱江關道互相扯皮,他們從中逃稅漏稅。
有了濱江關道衝在前頭,他們在背後打太平拳,誰落下風就幫誰,誰佔上風就打壓誰。
後世的施肇基就是憑藉援引國際法,bī得沙俄取消了水利會,jiāo還了松huā江航運權,李安生只不過是手段略為jī烈一些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