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及內外教坊。其中太常寺轄下的太樂署僅限於男性樂工,你就不用考慮了。而梨園是父皇為演奏他自己喜歡的法曲專門設立的,主要的職司就是樂隊訓練,男樂工偶有善歌,女樂工偶有善舞,但終非主業。教坊就與之不同了,平日裡主要練習的就是歌舞與散樂表演,又兼涉百戲,分為內教坊和外教坊。內教坊位於宮城之內,能在那裡供職的都是最頂尖的樂伎,被帝后嬪妃、皇子公主們召見的機會也相對多一些;而外教坊位於宮外,樂工們雖不及內教坊中人受寵,相比之下卻要自由得多。外教坊又分為左、右二教坊,其中右教坊善歌,位於大明宮正南的光宅坊;左教坊善舞,位於其東側的延政坊。”
“原來如此……那我要去右教坊!”念奴聽得雙眼放光,拉著他的衣袖一臉雀躍地問,“殿下你說,如果我去教坊毛遂自薦的話,他們會不會留下我?”
“這個容易。”李琦頷首笑道,“你若真想去,我可以出面幫你安排一下,區區小事,相信教坊使不會不給我這個面子。”
“真的?”念奴開心得幾乎要跳起來,一臉驚喜地大呼小叫,“盛王殿下,你真好!哎呀,我……我真是太喜歡你了!”
這一次,李琦可沒被她這突如其來的熱情給嚇到,非但鎮定如常,而且還故意笑著問她:“念奴,你可說清楚了,是喜歡我,還是喜歡我袖子上的什麼花紋?”言罷,見她髮髻上似乎沾了個什麼東西,便欲伸手替她拿下來。
念奴只當他又要來敲自己的頭,嚇得連忙向後縮了縮身子,一臉警惕地問:“殿下,你……你想幹嘛?”
“你躲什麼?”李琦有些好笑地瞪了她一眼,伸手從她頭髮上把那東西取下來,定睛一看,卻是一根枯黃的草梗,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沾上去的。他把那草梗在她眼前晃了晃,笑著遞了過去,“喏,還想一直當釵子戴在頭上麼?”
。
一過了立夏,皇帝李隆基便從驪山溫泉宮啟程,與新寵楊玉環一起返回長安。此時的楊玉環雖並未被正式冊封為嬪妃,只是以女道士的身份居於宮中的太真觀,但李隆基對她的萬千寵愛已是人盡皆知,一應用度等同於皇后,所受禮遇甚至超過了當年盛寵的武惠妃,左右皆尊稱她為“太真娘子”。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自從有楊玉環相伴身側,一向風流的大唐皇帝李隆基竟當真不再召幸任何嬪妃,包括淑儀劉澈、梅妃江採蘋等人在內的三千粉黛,皆被冷落一旁。
然而,楊玉環對李隆基的態度卻始終是淡淡的,並不拒絕侍寢,但也從不曾像其他嬪妃那樣有刻意逢迎之舉,在太真觀只住了半月有餘,李隆基便又將修繕一新的含涼殿賜予她居住。含涼殿位於太液池之南、蓬萊殿之北,既能欣賞到絕佳的湖畔風景,距離皇帝的寢殿又很近,足見李隆基對她的一番用心。因怕楊玉環在宮中寂寞,李隆基不但允許她的陪嫁侍女紅桃繼續到宮中服侍,還時常宣召她的好友謝阿蠻入宮獻藝。不過,面對皇帝這幾乎無微不至的關懷,楊玉環除了依照儀制謝恩之外,並沒有任何表示。
為了對兒子李瑁有所補償,李隆基親自挑選了兩位姿容端麗的名門閨秀賜予他,一位滎陽鄭氏女,一位河東裴氏女,分別冊封為正五品孺人,不過二女入府後皆不受寵,反倒是侍妾衛嵐依然甚得壽王歡心,而且在今年暮春順利產下一女。於是,李隆基對這個剛出生的小孫女表現出了非同尋常的喜愛,剛剛滿月就下旨冊封她為長清縣主,另賜金銀財帛、各色禮物無數。
這日,壽王李瑁奉旨帶女兒入宮覲見,因衛嵐產後身體虛弱不便出門,孩子便只由乳母抱著。李瑁一路沉默,剛剛走進太液池邊的迴廊,就見一道熟悉的倩影從前方迎面走來,不禁停下腳步,深深凝視著那略顯消瘦卻依然風華絕代的女子,一時竟有些痴了。
☆、第93章 壽王
太液池畔清風徐徐,雖已到了夏日,水汽氤氳中倒也不會令人覺得十分炎熱。楊玉環正與侍女紅桃在水邊散步,一邊走一邊隨意聊著天,才一踏進湖邊長廊,就見壽王李瑁從前方迎面走來,身後跟著馮銘等幾個壽王府的內侍,還有一個乳孃模樣的年輕婦人,懷裡抱著一個小小的嬰孩兒。見楊玉環停下腳步,紅桃忙退避至一旁襝衽施禮,怯怯地喚了一聲:“壽王殿下。”
李瑁悵然佇立,靜靜地站在廊柱投下的一小片陰影中,紫衣玉冠,神清骨秀,寬大的廣袖衣袂在風中微微飄動,整個人宛如一株皎皎玉樹。楊玉環在看到來人時有一瞬間的失神——這情景是如此熟悉,彷彿她與他還是傾心廝守的恩愛夫妻,午後閒暇時在自家的後花園不期而遇,於是便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