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這倒不是說劉辯的帳下沒有賢才,只不過是李肅能夠在歷史之中成就此事,卻也有著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的,最少,李肅當時身為董卓帳下的謀主,很是深的呂布與董卓兩人的信任,這一點就是劉辯此時帳下眾多謀臣所不具備的。
“那文和可有什麼計策?”緊促著雙眉,劉辯面色沉重的向著賈詡問道。
“陛下,微臣與董卓部將張濟乃同鄉,願往張濟營帳之中游說,必定說服張濟棄董卓而投身陛下旗下。”面色一肅,賈詡雙手抱拳向著劉辯沉聲的說道。
“文和可有把握?”劉辯聲音低沉,雙目緊緊的盯視著賈詡,凝聲的問道。
“如若不成,微臣甘受陛下責罰。”一甩衣袖,賈詡淡然的說道。
“好……,但不知道文和需要些什麼?”劍眉一挑,劉辯道。
“無他,只需要陛下一個承諾而。”賈詡淡然一笑,說道。
“文和暫且說來!”劉辯那深邃的雙眸一凝,緩聲的說道。
聽見劉辯之言,賈詡緩步的走到了劉辯的身前,附耳在旁,低聲的對劉辯說了幾句話。隨即就含笑向著劉辯看去。
看他那雲淡風情的神情,好似一點也不擔心劉辯會不同意一樣。
而劉辯在聽了賈詡之話後,就陷入了沉默之中,許久之後,劉辯深深的看了賈詡一眼,沉聲的說道:“文和就請去辦理吧,你的要求朕答應了。”
“如此,那微臣這就告辭了。”賈詡滿意的輕笑了一聲,一甩青色長衫,徑直離去了。
眼見到賈詡離去,劉辯稍微了沉默了片刻,隨後向荀彧問道:“文若,你認為此人如何?”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荀彧深深的看了賈詡離去的背影一眼,聲音略顯怪異的說道。
聽到荀彧的話,劉辯略顯贊同的點了點頭,隨即含笑向著荀彧說道:“只不過此人太過讓人可怕了一些啊。”
無奈的搖了搖頭,荀彧緩聲的說道:“那陛下如何看待此人呢?”
“此人有通天智謀,更兼會把握世事,知曉此時前來投身朕的旗下,才能夠獲得重用,只是,恐怕今日的賈詡卻也並沒有顯露他的真才實學吧。”低聲的輕嘆了一聲,劉辯略顯傷感的說道。
“如此嗎?”荀彧低聲的自語了一聲,神情奇異的看向遠方,那裡,卻正是賈詡離去的方向。
………………………………
卻說董卓自回到長安之後,見到關東諸侯並沒有在向其追趕,自此愈加驕傲蠻橫,更自領尚父尊稱,出入宮門行事天子儀仗;一時間,長安城內再無反駁之聲。
這一日,劉辯正與荀彧幾人在長樂宮之中商議要事,卻突然聽到容姐傳報何太后有要事要尋其過去面議、
聽聞到容姐的傳報,劉辯很是有些錯愕。在經過這數月的顛簸之後,劉辯與何太后等人雖然也跟隨著董卓來到了長安城,但任何人都很是清楚此時朝廷之中的現狀。而在這時候,劉辯與何太后幾人的會面也相應的減少了許多,在這種危機關頭,何太后派人前來將劉辯叫去,這其中所透露的詭異之處,讓劉辯心中很是有些疑惑。
“容姐,你可知曉母后宮廷之中此時都有什麼人嘛?”劉辯緊促著眉頭,凝聲的向容姐問道。
容姐搖了搖頭,略帶一絲惶恐的說道:“陛下,奴婢也並不知曉,這件事情是皇后娘娘宮內的近侍傳給奴婢的。”
“恩……,那朕知道了。”點了點頭,劉辯隨即向著荀彧幾人看去,沉聲的說道:“文若,朕要暫時去母后的行宮之中,朝廷之中的一些事情,你就先代朕處理一下吧。”
說罷,劉辯深深的看了荀彧一眼,在看到荀彧輕輕點頭之後,就起身向著長樂宮之外走去、
自從董卓決議遷都長安伊始,劉辯與董卓之間的矛盾就已經越加的明顯,而在遷都的過程之中,劉辯的自身勢力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自從來到長安之中,劉辯與何太后兩人的日常生活也都開始處處受制與董卓。董卓更是在兩人身邊大肆安插親信耳目。
一路走來,劉辯一邊深思著何太后為何會將其叫來的原因,一邊思索著如何面對此時的險境。
雖然劉辯在長安城外巧合的相遇賈詡,而賈詡也很是很是自信的向劉辯保證會替其勸降張濟歸順,但劉辯卻並沒有對賈詡的這一計策報以太大的自信。
畢竟賈詡雖然在歷史之上留下了顯赫的名聲,其人識人眼光之毒辣更是讓劉辯很是敬服,但賈詡的具體才能如何,劉辯卻並沒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