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頁)
道;“這位公子已經第二次來了,而且誠意十足。先生為什麼不接見這位公子呢?”
“不能見。再等一天吧。”陳宮說完,再次拿起了竹簡,緩緩朗聲讀了起來。
劉辯端坐在門外,閉目而坐。突然,一縷聲音飄然而出,聲音爽朗恍若仙音,而且字字都帶著一股出塵氣息。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劉辯睜開眼眸,嘴角閃現一抹微笑。
“公子,這陳宮在賣弄什麼,臣一句也聽不懂啊。”劉辯身後這位臉上帶有恐怖刀疤的男子,疑惑的問道。
“劉將軍,這首便是《離騷》,公臺先生詠唱的便是《離騷》中的詩句。在戰國時期,有一楚國,楚國之中有一名士,名為屈原。這《離騷》便是出至屈原,屈原本是楚國棟樑,後糟小人陷害,但是仍然想一心報國。屈原此人有大才,卻無處使用。他寫的這篇離騷便是說他出身高貴,才華絕倫。但是,卻不被重用。甚至被流放外地。但是,他仍然想報效自己的國家。”
“那陳宮這是何意?”這位劉將軍,跟著劉辯出生入死,也算是劉辯的最為近親的武將之一。
“不可說,不可說”
劉將軍和楚將軍以及那幾個士兵都是一頭霧水。畢竟,要他們這幫武人去琢磨這些東西,自然是極其困難的。
劉辯前世最為喜歡的便是一些古詩詞,以及一些先秦的詩歌。他幾乎都能倒背如流,每每總是拿出來欣賞。
所以他自然知道,陳宮是告訴自己,他有一身才華,同時也想報效大漢,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就要看他劉辯的誠意了。
在天色入黑前,眾人再次回到武陽城中。
一整天下來,眾人也累了。吃過飯後,幾人很快進入各自的房間,不久便陷入了睡眠之中。
翌日,眾人聚集在劉辯的房間內,正當幾人準備再次去拜訪陳宮的茅廬時,跑來一個小廝打扮的斥候,再進過身份確認以後,他在劉將軍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劉將軍頓時臉色大變。劉將軍迅速附耳於劉辯,低聲道:“陛下,斥候說,袁紹的十萬大軍已經快要抵達我軍安營紮寨之處了。”
劉辯一聽,心中頓時也著急了起來。但是,他臉上不動聲色。
“袁紹的大軍應該沒有這麼快吧。除非沒有帶輜重,一直都在急行軍。但是,即使如此,袁紹的大軍也會極為疲憊”劉辯謀略方面自然不行。但是簡單的分析能力他還是具備的。
“不管如何?此時我必須回去,安穩軍心。”劉辯心中暗道。
“劉將軍,朕隨楚將軍回到三軍安營紮寨之處,爾親自到陳宮處,說明朕此去的原因。”劉辯本想三顧陳宮的茅廬,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無奈之下只好先回去,穩定軍心此時才是頭等大事。
“諾!”劉將軍連忙跪下,答道。
“此番去個給陳宮說明情況,切不可粗暴,還有你的那些渾話也不準說。劉將軍此行任務重大,關係到陳宮對朕的印象。切記,劉將軍就代表朕。爾的一樣一行,就代表朕的說出的話,一定要慎重。”
“諾!”劉將軍,本名劉凱,也算是個不沾邊的皇親國戚,但是一直對劉辯卻是忠心耿耿。劉辯一直把此人當做自己少有的心腹之一。此時,這個外表粗獷的漢子,內心確實知道劉辯一定頗為重視陳宮,要不然也不會前兩天一直等待陳宮開門。此次,皇上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足足可見皇上已經把自己作為自己的親信,怎麼說自己也是皇帝的親戚,雖然是八竿子達不到一瞥的那種。
但是,只要將來,等皇帝鎮壓的叛逆,到時候封侯拜王還不是手到擒來。
當下,劉將軍內心頗為興奮。
“楚將軍,隨朕返回。”
“諾!”
這被劉辯喊做楚將軍的,本名楚雲,開始只是一個小校尉,後來一直跟隨劉辯,做劉辯的護衛。如今也成為劉辯的心腹之一。
——————
月色清冷,涼風習習。
眼看,就要步入秋季,這北方的天氣,此時已經帶了一些寒氣。
袞州境內,泰山之前五十里處。
劉辯的三萬殘軍便駐紮再次,趁著夜色,劉辯總算是趕了回來。
噔噔噔——
連串的馬蹄聲響起,隨著馬兒一聲嘶鳴,劉辯在軍營外停了下來。
“爾等何人,速速報上名來。”
看著寨門的兩隊士兵的伍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