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品旱稻,不需要栽種在水田裡……
顏弘那顆因為被老師稱讚“有王佐之才”而波動的心忽然平靜了下來,他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
宮中,冬生正將自己從外頭聽來的話學給越羅聽。
越羅一聽李定宸的歪理邪說竟然都傳到孩子耳朵裡了,不由轉頭瞪了他一眼,“陛下如今真是什麼都敢說。這些主意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仔細教壞了孩子!”
李定宸自己並不是仁人君子,也不覺得這是歪門邪道,更不怕教壞了大秦的繼承人,“就是要心思活絡,才能擔得起整個天下。咱們冬生學的是帝王之道,可不能似那些腐儒,不知變通。何況朕說的難道不是道理?與大秦貿易往來,日子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虧了他們。”
冬生聽得連連點頭。
氣得皇后娘娘罰皇帝陛下睡了兩天書房。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陛下的求生欲越來越低了【膨脹。jpg
第120章 區別對待
天泰十五年的年景其實並不好。
入夏之後,北方連續兩個月滴雨不下,遭遇大旱。
若是在往年,這個時候,部閣重臣們就該天天愁眉緊鎖地跟皇帝開小會,發愁賑災事宜了。畢竟一年所產糧食都有數目,勉強夠用,一旦出現災情,就往往賑濟不及。
然而今年,這一點旱情,卻幾乎並未給朝堂帶來太大的影響。
這兩年各地糧倉儲備充足,就是百姓們自己家裡存的糧不夠,常平倉也可以平價供應糧食。而只要糧價不漲,人心自然就是穩的。下面穩定了,朝堂上自是不慌不忙。
相較於國內的狀況,反倒是草原上的災情,更令皇帝和朝臣們關注。
這場大旱幾乎波及了整個北方地區,草原上自然也是不例外。那裡水資源本來就少,很難推廣種植,只能發展畜牧業。而為了放牧,更是要春夏秋冬按照季節不同,逐水草而居,生活同樣艱難。
而乾旱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也無疑是致命的。牧草乾枯,牲畜沒有食水就會大批大批的死亡,而炎熱的季節,這種大批次的死亡又容易引起疫症……
而根據多年的經驗,草原上的日子過不下去,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南下劫掠。
見李定宸對著各地送來的奏摺沉吟良久,似乎是對某些事情遲疑不下,越羅不由問,“陛下在想什麼?”
“朕在想,究竟怎樣才算是個好皇帝。”李定宸合上奏摺,朝她笑道。
越羅與他是在窗下對桌而坐,聞言不滿的放下手中的筆,問,“陛下這是在搪塞我嗎?”
李定宸臉上撐出來的笑意漸漸斂去,他靠在椅背上嘆氣,“只是朕也還沒有想好。”頓了頓,又道,“若朕說預備將西北兩處貿易點撤去,阿羅是否會認為朕鐵石心腸?”
西北兩處貿易點,正是大秦跟草原異族交易之處。大秦從草原購入皮毛、藥材等,而出售給他們的,除了茶葉絲綢瓷器之類的奢侈品之外,還有至關重要的糧食。如今草原正在遭災,一旦貿易關閉,就是在逼他們走上絕路。
李定宸早就想打仗了,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時機。如今撤去貿易點,讓草原異族走投無路,南下劫掠,朝廷便可名正言順派兵征討。
這一套,聽起來很像是隻顧自己的功業,將百姓完全置之度外的暴君的想法。
李定宸之所以會遲疑,大概也是因為這個。
人言可畏,他不怕世人不能理解,卻怕連自己身邊的人也這麼想。
越羅抬頭看了他一會兒,又轉頭朝窗外看去。
因為安全考慮,宮殿附近不允許種植高大的喬木,以免有心人藉此隱蔽,所以從視窗往外看,視野非常開闊,中庭一覽無餘。但庭院裡雖然沒有植樹,夏日的蟬噪聲卻半分不少,也不知是從什麼地方傳來的,聽得人心下躁動。
知政殿四角放著巨大的冰鑑,裡面堆著小山般的冰塊,散發出絲絲涼意,將這夏日的酷暑和燥熱都消去不少。
越羅斟酌了一會兒字句,才道,“陛下這樣說,未免也太看輕了我。難道只有陛下心懷家國天下,我就不懂嗎?”
“這話怎麼說?”李定宸立刻振奮起精神,問。
越羅道,“且不提就算不關閉貿易,草原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藥材和皮毛來交換,早晚還是會演變成戰事,就是當真關閉了,陛下也絕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我朝自太…祖太宗時起,對待草原異族和周邊屬國的態度一直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