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這年頭的人,特別是鄉下地方,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富裕,蓋得起磚瓦房的人在鄉下都是少數,很多人都是土牆加上茅草頂子,厚厚的雪把這些茅草房子都給壓垮了。
很多人都在半夜的夢中,就被砸了,有的運氣不好,受傷了,更嚴重的還有被砸死的。
發生了雪災,朝廷派人去救濟,可是朝廷現在也缺錢,光靠朝廷怎麼可能成事兒?
一般遇到了這種事兒,大部分人就等著倒黴了,天災可不想現代的時候,政府什麼都送,什麼都安排的好好的。封建時代的上位者們,能讓人出面就不錯了,基本上能救助一半的人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不過,京城裡的豪門大戶們,在這個時候,也會站出來,設了粥棚施粥起來。
因為雪災,很多人都連飯都吃不上,受災的地方集聚到京城,在城門口有各家大戶設定的粥棚,讓這些受災的老百姓排隊領粥喝。
不是說這些大戶人家作秀,表示自己是積善之家。豪門大族,從祖上開始,遇上這種天災,都會出面做這種事兒。
有的家裡有信佛的,更是舍米施粥。還有的是捐給了寺廟棉衣,讓寺廟的人施捨給這些受了災的人。
大家都一起做,就沒有樹大招風的了,誰家也不是傻子,處處拔尖,到時候容易招惹嫉恨。
長安侯府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李舜華也聽說了,以前他們家沒有回來的時候,是薛氏他們當家。
遇到這種事兒,也是不情不願的,弄得族裡人也跟著被人說道。
其中還有些中飽私囊的,把好米換成了陳米,這樣也能省一筆錢。
開源節流,對李舜華來說,最有利的是開源,而薛氏等人以前最喜歡做的是節流,其實節流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節省,根本就不能讓財富更多起來。
開拓更多的生財之道,才不會為了這財富上的事兒斤斤計較。
不過,槍打出頭鳥,這道理他們也懂。
一般施粥,都是好幾家好幾家的商量,有個大體的數量,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施粥,要施粥多少天,粥的濃稠,大家都有個標準。
不然有的施粥的天數多,有的施粥的天數少,人家會說誰家吝嗇,誰家財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