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起鄉下人,張懷生的爹孃總覺得自己是從大戶人家出來的,想要一開始就把自己給拿捏住,所以每每的喜歡和自己擺譜。
當初覺得嫁個寒門還挺不錯的,但是現在這不錯要在寒門的家人不過來的基礎上,李萱都覺得透不過氣來,所以才找了藉口過來自己大伯和大伯母這邊。
總之,來這邊,張懷生害死不會說什麼的,畢竟有個這樣的大伯父,他在官場上也吃得開。
“娘,我看大姐姐好像不怎麼開心。”李舜華等李萱走後,對王氏說道。
王氏道:“你大姐夫一大家子沒有打招呼就過來了,生活習慣不同,還喜歡擺譜,她能高興才怪。”
對於這樣的事兒,王氏也不瞞著自己的女兒,女兒一天天的大了,事情知道的多一些,對她有好處。
人心易變,當初看著張懷生條件還不錯,可是人都是變化的,先前說好了,張懷生在京城住著,他老家的爹孃和親人就住在老家,每年會送銀子回去。
可是這一聲都不說,人就過來京城了,還帶了這麼一大幫子人。
李萱這個大姑娘有的受了。
“他們住的宅子都是大姐姐的,總不能這樣沒有臉面吧。”
吃人家的,住人家的,還對人家挑三揀四的,這不是太憋屈了嗎?
王氏嘆道:“人世間就有那種人,你供她吃,供她喝,她還覺得你這不對,那不對。”所以她到時候給自己女兒找婆家一定不要找這樣的人家。
尤氏當時是好心,可是過日子不可能一帆風順,現在矛盾來了。
王氏還要操心自己兒子的婚事呢,大兒子李騏,轉眼就十八了,那邊二房的李駱婚事都定下來了,倒不是說非要跟二房的比較,而是年齡到了。王氏也想著抱孫子了。
只是每次問大兒子,他都沒有那個意思。唉,看來還得操心。以前是才來京城,對這邊不熟悉,不知道各府姑娘的品行,如今這幾年過去,誰家的姑娘是個什麼樣,也大致有了瞭解。
王氏看中的人選有好幾個,只是下不了決心。
不過,當前有一個事兒,還是要去赴宴的,張氏的兒子要成親了,作為表姨母,王氏到場是很有必要的。
而李舜華也作為親戚,跟著王氏一起赴宴。
這種場合,當孃的都喜歡帶著自己的女兒,一來是可以讓姑娘透透氣,總呆在府上也不是什麼好事兒,二來,這種場合,是可以讓大家都多瞭解自己的姑娘,以方便以後結親。
王氏現在很熱衷於這樣,雖然她女兒小,可是兩個兒子都長大了,她也想要兒媳婦了。
在面前,這言行舉止更能看得清楚一些。
張氏的兒子娶得是梅二老爺同僚的女兒,可謂是門當戶對。
當年因為梅老太太和梅三老爺的事兒,二房和三房的關係很不好,不過張氏也不在乎,都已經撕破臉皮了,還在乎個什麼勁兒啊。
現在張氏也當婆婆了,都這個歲數了,真要梅老太太送什麼女人過來,她也不在乎了。
從梅家吃完酒席,李舜華想著上次在珍寶閣還定了幾套首飾,就跟自家娘說了聲,自己帶著人過去了。
這幾年李舜華從來沒有缺過練武,對付一般人不在話下,王氏在她身邊也安排的有人,所以不跟著過去,也沒有什麼事兒。
何況,王氏覺得自己姑娘已經長大了,喜歡單獨出去,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她一個當孃的,時時刻刻看著,也不利於姑娘長大。所以像去珍寶閣這種地方,王氏就很放心讓李舜華自己去。
珍寶閣是燕京城裡最大的珠寶首飾鋪子,達官貴人們都喜歡在這裡買東西,這邊最貴的不是擺在外面的首飾,而是需要定製的,往往一百兩不算多。
一百兩,夠普通老百姓用上十來年的,可是在這珍寶閣,也只夠一套首飾的錢。
不過,在珍寶閣買首飾的都是有錢人家,往往只要記個帳就成,到時候自然有人上各家的府上去結賬。
李舜華是因為三房的二姑娘李蕪就要嫁人了,所以買了一套首飾,給她添妝用的。
三房這幾年在外面當差,過的是越來越好,二姑娘李蕪跟著過去,就在富安當地定了親,說好了是今年就嫁過去的。
剛好,三老爺李煥之是富安縣令,給李蕪說的親事就是他上頭知府的兒子,常家的大爺。
常知府知道李煥之是京城長安侯府出身,來這邊富安縣當縣令,還是他長兄找的關係,所以讓兒子娶李煥之的庶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