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真氣的修煉與經脈及穴道有很大關係。
脈穴雖是一體,但作用卻有不同。脈乃穴與穴間往來的路途,穴位則等若站頭宿所。
每逢經脈交匯處的穴位更被稱為關口,蓋在其貫通經脈的重要性。若關口閉塞,便如道路封閉,人也會百病叢生。
凡人皆有因血氣而來的正常脈氣,但真氣卻須苦修才會產生。修真者若不能練至“氣發”,怎麼修行都只是白練。
氣發則成竅。所以內家高手只要探查對方脈穴,便知對方火候深淺。是凡穴還是氣竅,絕瞞不過識貨的人。
在人體上,兩眼中心為祖竅,內通腦細胞,是人的真性,此處若受傷,重則身亡,輕者亦會腦力受損。但仍非是真氣可藏聚的地方。故妄施者會惹來頭痛之患。
祖竅乃任督二脈最重要的關口,只要凝神入祖竅,任督二脈便會周遊不息。
但真正能凝聚真氣處,卻是小腹的丹田處。它便像全身真氣的供應站。
普通人的脈氣,是透過吃下的食物,被胃壁吸收而成的養分而來。但修練者卻把生殖能力的精氣化煉而成真氣,變成能量,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是也。
修習上乘內功之人大多子系稀薄,一來要清心寡慾,二來便是這個緣故了。
至於先後天最大分別,則在於先天能吸取天地的能量,而後天則止於本身的精氣,高下之別,自不可以道里計。進入先天,便是道家內氣迴圈不息的境界,才算是初窺上乘氣功的堂奧。
整個《大唐》中,武學境界從弱到強大抵可以劃分為二流、一流、宗師、入微、大宗師幾個級別。
所謂宗師級高手,便是進入先天級別的人,在江湖上可算是一方霸主的實力。這個世界太瘋狂,宗師滿地都是,這也是凌風一直勤練武功不輟的原因,名聲越大,危險也就越大。
凌風現在在一流高手與宗師級高手之間徘徊,但其絕對有與宗師級高手一拼之力,這也仗著獨孤九劍的特別之處。
而入微級標誌著略窺天道的能力,離大宗師只有一步之遙,但又像天差地遠,此時單純的閉關修煉已不會對晉級有任何幫助,重在心靈對道的感悟,能否更進一步,便看機緣了。
大宗師代表著人類體能所能達到的極限,兼之對危機有著天然的感應,伏擊對其根本不起作用,隨時可遠遁千里。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宗師可謂之人仙,半仙之體,只怕半步便可破碎虛空。
現在江湖上三大宗師寧道奇、傅採林和畢玄分屬三國,是一種變態的存在,甚至可以左右時局的發展。
隋帝楊廣三徵高麗皆慘遭失敗,便有傅採林從中阻撓的緣故。
而武尊畢玄在突厥地位超然,每任大汗繼任汗位,必須得到其認可才行。可以說,他就是整個突厥人的精神象徵。
沒有人願意招惹大宗師,因為大宗師才是最適合作刺客的人,只要沒有千軍萬馬護著,取個把人的首級如探囊取物。每個時代的朝廷都不希望有這種人存在,這可以把皇宮大內當作自家後花園的人太可怕。
大宗師之上更有破碎虛空級別,簡稱破碎級。達到這個級別的,已經不能稱之為人,足以以一當萬,刀槍不入,與天地融為一體,人海戰術再無作用,已經可算作陸地神仙(地仙)一流。
傳鷹一人一馬,闖入蒙古數萬鐵騎陣營中,從容擊斃敵將思漢飛,隨即躍馬虛空,破碎而去,簡直就是神話傳說一般。
由於這個級別太過逆天,超越了本身空間的束縛,於是冥冥中存在的法則便會將其移離這個世界,獨孤求敗便是個明顯的例子。當然,初達到這個級別便強求破碎的也不在少數,但破碎後到達哪裡就不是我們考慮的範疇了。
以凌風對《大唐》的瞭解,應該不存在這種巔峰人物。
或許幾十年前還有個,一個兩百餘歲、早在晉末便是絕世高手的老不死,魔門邪帝向雨田。
向雨田以天縱之才悟出歷代邪帝都難以參破的提取捨利元精方法,極大限度地延長自己的生命,一身實力可怖之極。
近百年來魔門死敵慈航靜齋支援過數個王朝,但始終無法剷除魔門,主要原因便是向雨田的威懾。他留戀這世間,壓制功力遲遲不肯離去,只是最近幾十年來已無訊息。
有人傳說他強修魔門至高無上心法道心種魔*,以致走火入魔而死,當然是扯淡,但應該是破碎了吧?
凌風以前每想到這些,心裡便有些發慌,好像小命會隨時不保似的,這種感覺激發他不斷努力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