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到響應者——寥寥。
本朝防外戚是歷代以來防得最狠的,對有志廟堂的人來說,家裡出個郡王妃,不是榮耀,而是災難。
先帝時就有過一黃姓男子被選為王女儀賓,當時不知怎麼透過了,後來為人上奏舉報,這男子父為開封府知府,兄為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品級不高,但是有權,非常有權,因為這個部門其中一項職能是管著文官的選補升調。
被舉報之後,黃父知府做不成了,直接變成閒住,黃兄大好前程也沒了,被外調出了京。
所以這些王妃郡王妃的名頭好聽,對官員來說尤其是清職官員來說,毫無好處,避之唯恐不及。
哪怕眼下這三個裡面有可能出太子妃也一樣——皇子外戚一般要避嫌的,從此都只能做個富貴閒人。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那些低品級胸無大志一生就是要浪蕩的閒職官員來說,掙個外戚名頭又還值得考慮一下了。
比如說——徐大老爺。
徐大老爺自己是不會想起來這一茬的,別人不過胸無大志,他是胸無點志,被人提醒之後,才想起來自家踩著線似乎算是符合那個標準的——
提醒他的人是惜月。
徐大老爺常在外面混的人都沒關注這件事,惜月困在深閨,本來更該一無所知。
隱在後面給她送這個信的人,是瑩月。
瑩月一般是在深宅大院裡,從何處得來的訊息,那是不問可知了。
方寒霄生出這個念頭,算是靈光一閃。
瑩月是被他叫到靜德院去說這件事的,她其實並不想去,因為她現在真怕見方老伯爺——只怕又要被塞銀票。
但不去也不行,只好磨蹭著去了,院子裡沒見到方老伯爺,她鬆一口氣,忙忙放輕腳步走到耳房裡。
見到方寒霄正坐在裡面,她有點好奇地問:“叫我來做什麼?”
方寒霄一般有事都是自己去新房或是派人去傳話的,特特把她叫過來,還是頭一回。
方寒霄站起,去把門關了,然後才回來,把自己已經寫好的一篇紙推給她,示意她看。
瑩月看完,又看了一遍,呆呆地張了嘴:“——那我二姐姐不是會嫁得很遠?”
方寒霄:……
她真是能想太多。
他寫:這件事不會成的。
瑩月糊塗著:“不成?那你又想我二姐姐去選?”又問,“為什麼你這麼肯定呀?我二姐姐很厲害的。”
她跟惜月鬧矛盾歸鬧矛盾,不過這一點還是要承認的。
方寒霄揮筆給她解釋,以徐家現在門第,本身算符合要求,但徐家有兩門厲害姻親,徐尚宣聯御史之女,徐望月高嫁隆昌侯世子,雖說明面上姻親不會計入考量範圍內,但實際上,朝廷肯定會避開選這些門第去給藩王添彩。
瑩月提醒他:“三門,還有你呢。”
她是真心這樣想,方寒霄吃虧在啞了,不然平江伯府論門第並不遜於隆昌侯府。
方寒霄默了片刻,沒忍住,嘴角還是勾了勾,寫:總之,不會成的。
然後他跟著解釋,為什麼明知不成還要做這件事——因為他想給隆昌侯找點麻煩。
惜月都不必要真的進入選秀流程,她只要報名,落到有心人眼裡就是扎眼了。
她是想要進入潞王府,還是蜀王府呢,如果是潞王府,那等於隆昌侯和潞王中間牽上了一條明線,如果是蜀王府,那更妙了——岑世子的妻妹跟蜀王勢力掛上鉤了,那潞王該怎麼想?
既然方伯爺已經伸手,那麼不妨再拉一個,惜月一旦入局,這池水將被攪得更混。
而對於惜月本人來說,她不是沒有好處的,她的好處還最大——她將解除燃眉之急,她的名字報上秀女,至少眼下徐大太太不會再敢害她的性命,並且還得放她出來。
中間那段方寒霄沒寫,他只需要解釋自己的目的及惜月的結果就夠了,他邊寫,瑩月歪著頭,認真地跟著看,等他寫完了,沒多猶豫就點了頭:“嗯。”
方寒霄想給隆昌侯找麻煩她覺得很正常,而且還覺得挺好的——岑世子總氣他,現在他把氣出回去,比總憋在家裡好多了,不會出到她頭上,她就安全了。
方寒霄又寫:那你讓你的小子回去傳個話,願不願意在她。
瑩月點了一下頭,然後又點一下,肯定地道:“二姐姐願意的。”
惜月就是敢博,有機會擺脫困境,她不會放棄。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