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始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毫無頭緒,直到隆昌侯奪了方伯爺的差事,他跟方老伯爺在任上跑過,裡面許多手腳,他知道,他盯上隆昌侯,沒多久發現了隆昌侯的銀錢流向潞王,他決定將目標側重向潞王。
方老伯爺那時不信任他,他因此放棄祖蔭,想靠自己闖出一條路來,他投靠了韓王,那麼不管怎樣,先將潞王打擊下來不會有錯。
隨後,他知道了方老伯爺病重,返京。
他照顧方老伯爺,將錯就錯娶了瑩月。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但從大局上沒有很大變故,他零碎做了些事,直到去年下半年與於星誠下揚州,新的重大線索終於出現。
這就要說到徐二老爺陰錯陽差的捲入了,大概天衣無縫這種事,既是“□□”,那麼人間本是不存在的。
那具綁著石頭的閹人屍體,將他面前矇昧的紗撕開了一條縫。
他那時懷疑潞王,也懷疑蜀王,但因為無法解釋這兩王為什麼向他下手,他覺得他們都有嫌疑,可嫌疑也都不大,於是只能止步於懷疑。
吳太監這個人物,在這時出現。
與兩藩王府一樣,他掌管的皇陵也是有內侍的,他本人就是,但是當時他沒有留意他,任何人都沒有留意到他。
這裡,需要提到一件已經為許多人所遺忘的案件,那就是離奇自殺留下遺書,背起了刺殺延平郡王的黑鍋的那個鹽梟,那案子以鹽梟遺書為準早已結了,可是方寒霄從未忘記其中的葫蘆提之處——什麼人有這樣大的能耐,能逼鹽梟認這種鍋?
他此前太忽視吳太監了,從未把吳太監與延平郡王遇刺案聯絡到一起去,可實際上,兩者恰恰有聯絡,聯絡就在這個鹽梟。
他當時已經將範圍圈定在直隸地界的高官,但哪怕是高官,鹽梟行走在刀口上,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小民,可能隨便一個高官去逼他,他就認下這種罪名嗎,他至少得懷疑一下高官在他死後說話算不算話,是不是真的能不牽連他家人罷——只有原來就和他有聯絡的人,他才可以付出這種信任。
瑩月當時幫忙想過這個人選,此時想起,恍悟道:“我沒有想到他。”
方寒霄低聲道:“我也沒有。”
南直隸地界有很大能量的高官,同時與鹽梟有聯絡——就算他此前想到吳太監與鹽梟間的聯絡,但吳太監也不符合第一個特徵,一個守皇陵的冷灶太監,幫一幫應巡撫的師爺找門路捐個官還罷了,逼人甘心自殺還背鍋這種關天大事,他看上去實在不具備這個能量。
許多事,要結合新線索,再回頭看,才可以看出問題來。
如今的事實證明,他有。
並且還遠遠不止於此。
就是在這件事之後,吳太監被調回京城,他調回京城是因為蔣知府案,但他並沒有為此付出任何代價,也沒有回去繼續守皇陵,而是在京城留了下來,成為了皇帝的心腹。
他甚至可以在私宅裡養厲害的武人。
每一件,都與他冷灶太監的地位不相匹配,都很違和,違和,就是疑點。
說巧不算很巧,可確實也有那麼點,他在鳳陽的時候,徐二老爺被滅口——沒完全成功,他到京城,方伯爺被滅口。
吳太監宅子裡的武人,不太可能是進京以後才養的,那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呢?
——皇陵。
吳太監此前漫長的履歷,都在皇陵,他在那裡做什麼,都很方便,外人很難窺視。
人手不會是憑空掉下來的,總得有個來歷,平常也得有個衣食住行,並且方寒霄自己自幼習武,窮文富武,他估算得出要練到那些兇徒的能力得花多少錢砸出來——吳太監販賣私鹽,毫無處罰,此時再看這件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皇帝不可能定期撥筆銀子給他幹這種事,動了,就得落人眼目,吳太監需要自己想轍。
這無數個碎片裡,把吳太監鑲入哪一個,都可以合縫,一個是巧合,不會個個都是巧合。
他所有的行事都可以找到脈絡,甚至於,包括方寒霄被捲入這起陰謀裡。
刺殺先韓王世子的那批兇徒,隱匿工夫實在太好,方老伯爺找不到他們,韓王也找不到他們,足證他們本身並不在江湖上行走,沒有在外面留下過什麼行跡。
方寒霄重想這個疑問,不是為了誇獎他們真的多麼厲害,而是這事實上表明瞭,他們不會有多麼豐富的兇殺經驗。
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經驗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他本人六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