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來送行的竟然沒幾個。
“人走茶涼啊。”高熲感嘆了一聲,他如今年屆八旬,已經遠遠不是那個莫欺少年窮的歲數了,官場中的人對他是否能夠起復並不抱什麼希望。
對於沒有希望的事情,他們當然不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和高熲虛與委蛇了。
“這又怪得了誰?”高熲一時又想到還在牢獄之中的宇文弼許善心和薛道衡等人,對沒有人來送別倒也釋然,可一想到自己得以回鄉而薛道衡等人卻生死未卜時,他又不淡定了。
高熲正在胡思亂想,卻見前方路邊早已停了幾輛馬車。
“無畏?”高熲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麼都想不到會在此處遇見蘇威。
“高相,欣喜無恙啊。”蘇威顫顫巍巍地走到高熲的馬車前,趕緊扶住了後者。
“我還以為今生再也見不著無畏了呢!你是特意在此等老朽的嗎?”蘇威前腳剛離開營地,高熲後腳就被齊王解救了出來,但他出來後先去的是齊王處,從齊王處得知齊王謝絕賓客的用意後便也就絕了要去感謝蘇威的念頭,想不到卻在此處相見。
“我也一樣,還以為今生在無緣再見高相了呢,陛下免了我的官職後,便令我收拾東西回東都了,想不到我才走出四五里,就聽說高相倖免於難的訊息了,我想著你遲早也要走這條路,索性便在此處等你,好結伴而行。”蘇威點了點頭,把高熲扶到了路邊樹下的一塊平整的石頭上。
此時夕陽西下,山風徐來,高熲和蘇威竟感覺有些涼意。
“是啊,前些日子還在抱怨向北,如今卻無奈南行了,世事如此,誰又預料得到?”高熲想著這一路回鄉的寂寥,忍不住感嘆起來。
“命裡有時終須有,無官一身輕不也挺好,而且如今這朝堂小人當道,陛下又是囂張狂妄,咱們苦心相勸卻落得如此下場,再呆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蘇威對是否呆在朝堂中倒也灑脫,但他對因言獲罪仍是沒有明悟,所以此刻非議起朝政來,竟肆無忌憚。
“可惜著了小人的道啊,真應了那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的俗語。”高熲想起宇文化及的告密,還是耿耿於懷。
“高相還是沒有覺悟嗎?沒有陛下的點頭,破野頭家小兒安敢如此?”蘇威搖了搖頭,他的腦子顯然比高熲如今的腦子更靈活些。
“你是說陛下想搞一言堂?罷免你我只是殺雞儆猴嗎?”高熲有些不甘地問道。
蘇威正欲回答,卻見兩騎快馬從後方快速奔來,他正想著朝廷有什麼八百里加急的快件時,卻見來人之一正是蘇遊,還有一個身背雙斧滿臉胡虯,倒也有些面熟。
“高公,蘇公,蘇遊代殿下相送二位。”蘇遊奔到二老近前,隨即翻身下馬,程咬金自是寸步不離地護衛在蘇遊身側。
“殿下有心了。”高熲和蘇威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臉上不自禁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果還有一個人他們還念念不忘的,那便是楊瑓。
如今楊瑓也如他們一般惦記著對方,他們立時便覺得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值了,貶職回鄉算得了什麼?楊瑓這次營救高熲,表現出來的不僅是破釜沉舟的睿智,更有一往無前的勇氣。身具如此優秀品質的王子,大隋的未來終是有望了。
他們的家族東山再起之日,不遠矣。
蘇遊看著他們笑而不語,卻也不急著說話,反倒是拿出了一支笛子放到了唇邊。
夕陽下,蘇遊站在道邊的山石上臨風而立,笛聲清婉。高熲蘇威以及程咬金則跟著低音輕聲吟詠道:
“長城下,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城下,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長城下,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橫波大才,真名不虛傳也,不知曲為何名?”蘇遊一曲吹罷,高熲卻是意猶未盡,不由得沉聲問道,蘇威亦是附和著點頭相詢。
“曲名為‘送別’。這是殿下送給蘇公的笛子,蘇遊一時技癢,所以才……”蘇遊老老實實地回答完高熲的疑惑,隨即把小心擦好了的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