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4/4 頁)
打上了國家的旗號,所以呂知縣雖然看到翟讓如此調配人手,也並沒什麼異議。
有人即墨的勞役加入,船塢的建造顯然快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呂忠肅已經率領著手下的兄弟運回來了第一艘船的龍骨,蘇遊看看那接近二十多米長的龍骨,又看看手中的設計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看著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艘船,蘇遊饒有興致地問道,“咱們這飛魚號大概要多長時間才能建造出來呢?”
“估計得二十天以後,以前沒想過這個地方尋找竹子這麼艱難,特別是楠竹和毛竹。。。。。。”
蘇遊知道呂忠肅說起這些竹子的原因是什麼,這個時候的船隻,用的還都是竹釘!可為什麼不用鐵釘呢?
“為什麼?我哪知道。。。。。。可能是害怕生鏽把。”呂忠肅攤了攤手道。
古代師徒間的口口相傳,是並不需要講什麼道理的,就比如《論語》的傳承,裡面的警句從來都只是先賢的經驗之談,或是揣測之語;不管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當徒弟的只要記住並傳承下去就行了。
害怕生鏽顯然是一個原因,但這些釘子因為生鏽而鬆動至少也得三五年吧?
這些船的生命,能有這麼長的時間嗎?
“用鐵釘吧,如果只是害怕生鏽的話,漆上油漆不就行了?而且,我們的船不是打算賣出去的嗎?你理它壽命幹嘛?”蘇遊說完這話,見呂忠肅似要反駁,馬上舉手止住他道,“況且,現在商業發展了,船隻更新換代的也快,咱們現在這船能載貨兩百噸就算大船了,但幾年以後,說不定咱們就能造出載貨三四百噸的船了。”
“那就用鐵釘?”
“用鐵釘!”
呂忠肅並不知道,他所造的船,開啟了用鐵釘來堅固船舷的先河。。。。。。
312琅琊煮鵝
七日之後,翟讓領導著即墨縣的一千多勞役按照工程計劃慢慢完善著碼頭的修建,呂忠肅的造船工作也慢慢步入了正規。
蘇遊站在山坡的高處,望著眼前一片繁忙的海灣,終於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蘇遊伸開手,滿懷激情地宣佈,“這琴島成為一個繁忙的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