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1/4 頁)
“鄉親們。。。。。。”蘇遊站在城頭,帶著二十世紀特有的領袖範向下揮手,不過他剛開口便覺得這稱呼有些違和。
“首先我要代表自己和山陽的薛知縣向你們道個歉,把你們攔在城門之外,實在是問心有愧啊。”蘇遊邊說邊向城下的千多難民鞠了個躬,隨即又說道,“不過,我聽說你們要進城的時候是成群結隊而來的,守門的將士因為害怕亂民入城,這才緊急關閉了城門,這也情有可原不是嗎?。。。。。。”
城下雅雀無聲,蘇遊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話是多麼混蛋,為了城裡人的安全就棄城外人於不顧,這是什麼狗屁道理?如果害怕城中的安全,那為什麼不多養些士卒?
其實這個答案也好回答,隋朝現在實行的軍事制度還是府兵制,現在郡縣之中守兵不足的原因,並非養兵不足,而是因為楊廣為了與吐谷渾打仗,抽調了太多的病員。
這樣的情況,隨著戰場的增開,將會愈演愈烈。
“本官與薛知縣剛才就你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商議,決定給確實又困難的鄉親每人發放三十斤口糧,現在諸位就開始排隊吧。。。。。。。左邊排一列,等待領取糧食;不需領糧食,而是準備回城的人排右邊,請提前準備好你們的‘貌閱’。”
蘇遊話音方落,城下便響起了一片歡呼聲,那些求糧的人眼看可以得到糧食,那些想要回家的人也終於可以回家,這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上官。。。。。。”蘇遊話音才落,薛茂已經小跑著也上了城頭。
“怎麼?”蘇遊看著城外的人挨挨差差地開始排隊,也終於鬆了口氣,隨即笑問薛茂道。
薛茂緊隨蘇遊之後半步,恭敬地回答道,“糧食已經運來了,用的是義倉的糧;還有,你的晚餐也已經送到了。”
糧倉有官倉和義倉,官倉是用來存放收稅收上來那些糧食的,之中絕大部分最終都要交到國家的糧倉中去,義倉則多半來源於大戶的捐贈,這些糧食是備用糧,一般是用在荒年和災年中救災的。
“是嗎?想必剛才你也聽到我的話了?城裡的人,該進來還是放他們進來,剩下的人想辦法給他們提供些柴草,讓他們度過這一夜。”
“是。”薛茂躬身應答,心中卻想到,“領完了糧食誰還不趕緊回家?明天又不能領第二次了。”
“那你去給他們發放糧食吧,本官就不出面了,我給他們說的是沒人三十斤,你沒忘吧?”
“上官放心。”儘管薛茂覺得每人三十斤有些多,卻也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並不提出異議。
蘇遊等人便在守門士卒的門房裡吃起了晚飯,幾丈之外,薛茂則在組織十多個士卒給那些災民發放糧食,而那些急於進城的本地人則拿著貌閱井然有序地進了城。
蘇遊吃完飯後,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剛才被堵在城外的本地人基本已經入了城,而排隊領取糧食的隊伍還有兩三百人。
蘇遊看著安靜地等待救濟的難民,終於可以放心地離去了。
蘇遊站了起來,對王伯當等人說道,“咱們走吧,回揚州。”眾人紛紛起身,呂笙和夏子騰更是眼疾手快地趕去牽馬了。
薛茂此時正舉著火把,一把心思用在給難民發放糧食,一半心思倒是有意無意地注意著蘇遊所在的門房的動靜。
蘇遊向城門走來時,薛茂自然第一時間迎了上去,口中歉然道,“御史這就走?下官招呼不周,真是罪無可赦。”
誰都不會把這寒暄當真,蘇遊自不例外,只是搖了搖頭道,“你把這山陽縣管好了,這就是對本官最好的交代,也是對陛下最好的交代,對老百姓最好的交代。行了,我這還得趕路,今天也是辛苦你了。”
“應該的,應該的。”薛茂點頭稱是,隨即把蘇遊送出了城去,這下他再也不顧及難民的兇惡了。
排隊領取糧食的難民此時見蘇游出來,自是不約而同地向蘇遊行禮,口中的感謝多半出自真心,但蘇遊卻總感覺不是滋味。
蘇遊總以為這場糧荒是因自己而起,但真正的原因卻如一頭霧水。
蘇遊和王伯當等人擠出了人群,後者這才說道,“咱們騎馬回去?這天上也沒個月亮。。。。。。”
蘇遊苦笑以應,“山陽到揚州還有三百多里,騎馬大概需要三四個時辰,這麼算起來的話,三更前後應該能到了。。。。。。。坐船的話,天亮前後應該也能到,到了揚州還不需要休息。”
蘇遊的話,顯然更傾向於乘船,問題是他們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