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3/4 頁)
多半也沒法聯合西爨了。。。。。。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無非是被段如珪和爨國昭孤立起來罷了。
胡思亂想之下,爨國明背後竟然冒出了冷汗,又聽蘇遊笑著說道,“我就想著,此番出使並沒有完成任務,若是貿然回去的話,說不定會被我皇陛下臭罵一頓,再貶官幾級發配到嶺南塞北等邊疆之地。。。。。。那些地方又怎及得上南中的風景?”
蘇遊的話,算是給他一意要留在南中找了好理由。
爨國明和爨國昭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道,“你是一心要留在南中,可你在大隋皇帝眼中已經是落毛的鳳凰了,我們又何必看重你?”
蘇遊卻一陣見血地說道,“若是我一意回去的話,我皇陛下怕是會派另外的人到來吧。。。。。。”
蘇遊之語,頓時又令爨國明和爨國昭著緊起來,——若是大隋朝廷換了人來,自己這大好形勢豈不是要泡湯?
如此想著,兩人便異口同聲地問蘇遊道,“上使想要借哪處?”
406紮寨安營
若是爨國明和爨國昭可以為蘇遊做決定,他們一定會選擇把福寧城留給蘇遊。
福寧城原本離著昆川和大理就隔著千山萬水,他們對於福寧顯然看著像是雞肋,若是蘇遊能在此留守的話,顯然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蘇遊可以遏制住段如珪有可能興起的報復。
但蘇遊選擇在南中棲息,顯然不像他自爆的那樣只是為了等待楊廣的怒氣消去,真正的原因還是在蟄伏,在等待這中原打亂,他才好趁機殺回去逐鹿天下。
既然剛才都已對爨國明等人明說了只會在南中借住十年,那他終是要回去的。
回去的時候,要走哪一條路呢?
無論走哪條路,來時的路總是不能再走的,這不但是因為路上到處是瘴癘之氣,還因為他早已與路上的惡霸結下了仇怨。
除了那一條路之外,蘇遊可以選擇的出路,無非是南中的幾條大河罷了。
流經南中的主要河流,一共有六條。
最北面的金沙江屬於長江水系,若是選擇這一條水陸的話,落腳的地方便是中原了。
其次則為南盤江,這一條水路發源於曲靖,屬於珠江水系,下游匯入廣西區內左江右江柳江等河流後,,最終流向廣東、香港、澳門等地。
河名為元江,發源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境內,出境後名為紅河,經越南河內注入北部灣。
就是瀾滄江了,這條水路屬於湄公河水系,為世界第六大河、亞洲第二長河、東南亞第一大河。瀾滄江發源於青海玉樹,經西藏流入雲南,由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磨憨口岸出境後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注入中國南海。
水路,便是怒江水系,發源於西藏流經雲南,出境後經緬甸注入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海。
水路屬於伊洛瓦底江流域,有數條微小的支流發源於德宏景頗族傣族自治州內,發源不久後即出境進入緬甸。
蘇遊顯然不會選擇最後那兩條水路,因為這兩條路是向南流的,到了大海之後也是印度洋,到時候繞回來的海路實在是太遠了;而第三條元江,蘇遊也不會選擇,因為這一條河上下游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沿途的水路上有不有瀑布,能不能安穩地行舟實在是個大問題。
至於剩下的路,無論是從金沙江、南盤江還是瀾滄江回去,蘇遊都大抵可以接受。
此外,資源也是一個大問題,蘇遊準備在南中呆上十年,總不可能是在此混吃等死吧,若是不準備先進的武器和精良的裝備,回去不是送死嗎?
早在大理的時候,蘇遊其實已經有了打算,此時聽了爨國明和爨國昭的問題,當即指著地圖說道,“我想借住的地方,是這裡。”
“東川?”爨國明和爨國昭順著蘇遊的手指看去,同時皺起了眉頭。
“就是這東川。”蘇遊點了點頭,抬頭望向他們。
東川在昆川北方兩百里外,東鄰會澤,西連祿勸,北與四川省會東縣隔金沙江相望,素有“鐵膽石之鄉”和“天南銅都”的美譽。早在西漢時,先民們便在此用‘火燒水潑法’開採銅礦,並用木炭冶煉銅錠和鑄造錢幣。
只是後來,隨著地表的銅礦開採殆盡,東川的礦業也就消失了。從南宋時起,陸續又有大量易於開採的銅礦被發現。到了元朝,東川更是成為全國唯一的銅產地。之後延續數百年,一直到清朝,全國七成以上的錢幣,仍由東川銅鼓鑄。
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