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1/4 頁)
宇文化及等人叛亂後,江南籍的虞世基與裴蘊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被格殺勿論,甚至連兒子也被殺了。
除此之外,左衛大將軍來護兒、秘書監袁充、右衛將軍宇文協等數十位重臣,以及他們的全家老小,統統被殺掉了。
宇文化及政變後,一開始想立蜀王楊秀為帝,群議不許。
於是奉秦王楊俊的兒子楊浩浩為帝,自稱“大丞相”,封司馬德戟為溫國公,邑三千戶,加光祿大夫,仍統本兵;以裴虔通為光祿大夫、莒國公;其餘朝士文武皆受官爵。
折衝郎將沈光過去一直是宇文化及的好友,他的驍勇在軍中僅在宇文成都和李玄霸之下;宇文化及掌了大權,對他照樣重用,仍命他率領舊部鎮守禦宮。
沈光等人深受楊廣之恩,雖然無奈之下放下武器投降亂軍,但他們對宇文化及深惡痛絕,故而一直在謀劃刺殺他。
三月底,宇文化及宣佈大軍西歸返回長安,十餘萬大軍搶奪江都的民船,準備沿著運河北上。
沈光和虎賁郎將麥孟才約定在早晨出發前對宇文化及發動突然襲擊,但有人走漏了訊息,他們的襲擊還未發動就遭受了司馬德勘的伏擊。
沈光被殺,麥孟才被殺,其餘人等也都全部戰死,為楊廣盡忠。
說起來,這也是最後一批為大隋殉葬的烈士吧?
此時江都宮變的訊息才剛剛傳出江都,李玄霸幾經輾轉,終於單槍匹馬到達了李淵大軍與隋朝大軍對陣的前線。
山西大地上下了十餘天的雨,也終於慢慢停了下來。
宋老生站在霍邑縣城牆上,遠遠地眺望著北方群山,他心中沉甸甸的,為大隋的未來擔憂;從前是亂匪造反,便已擾得天下大亂,現在身為關隴貴族的李淵也造反了,這是大隋王朝的基石。
基石已損毀,風雨飄搖中的大隋王朝還能再撐多久?
胡思亂想間,忽然聽得遠處一名騎馬的斥候快速奔近,遠遠便朝著城頭高呼道,“宋將軍,發現敵情!”
宋老生忙命人開城門,同時他也走下了城頭,看著剛剛翻身下馬的斥候問道,“什麼敵情?”
斥候當即急聲低語道,“前方有一股兩三千人的軍隊向霍邑奔來,李淵似乎也在其中。”
“李淵?”宋老生眼前一亮,有些不信地問道。
“卑職的確看見了李淵的儀仗,但不敢太過靠近,所以沒能發現帶隊的到底是不是他,但他們後面十里之外另有數萬大軍。”
宋老生沉思起來,他與李淵在河東剿匪時有過幾次交集,所以也能大概猜出他此行的用意。
李淵無非是來勸降罷了!
“李淵當自己是什麼人了?”宋老生一聲冷笑,當即對身邊的副將下令道,“現在就去點齊人馬,做好活捉李淵的準備!”
吩咐完副將悄悄點兵,宋老生則當先率領三千軍迎出城來,剩下的一萬多大軍則躲藏在城內,隨時準備出擊。
不過一刻的功夫,邊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軍隊疾奔而來,但他們離霍邑還有一里遠的地方停下了腳步。
宋老生舉起望遠鏡,果然看到李淵的大旗,而大旗之下坐著的人也的的確確是李淵。
“有活捉李淵者,賞萬貫!殺死李淵者,賞千貫!”宋老生喊完這話,揮刀一馬當先而出,身後的將士們也都嗷嗷地叫著跟在他身後往前疾奔。
李淵似乎也看到了宋老生的行動,當即果斷退走。
隨著宋老生的命令,霍邑城內埋伏的一萬多大軍空群而出,盡往李淵大軍的方向追擊而去。
宋老生的兵力遠不如李淵,想要以弱勝強就只能出奇制勝,也就是像如今這樣招呼都不打就死命地追殺李淵;“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所以宋老生一點都沒有詭詐不好的覺悟,反倒是吃定了李淵。
實際上宋老生的兩萬大軍中騎兵的數量也就只有三千而已,此時他把步卒也拉出來追趕李淵,實在有些頭腦發熱。
俗話說,“不瘋魔,不成活”,俗話也說,“自作孽,不可活”!
宋老生的行動,終是逃不過李世民有心算無心。
484遼東來信
李淵之所以出現在霍邑城外,原本就是為了以身飼狼勾引宋老生追擊的。
這個計劃早在半個月前就已準備妥當,卻因為連綿不絕的雨兒耽誤了下來。
將近半個月的雨,不但阻礙李淵適時搶奪霍邑的計劃,更是讓李淵大軍的軍心不穩,好在李玄霸從江都帶回了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