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1/4 頁)
李密早在十餘年前便被楊素等人誇讚過,但他真正參與領兵打仗,不過半年多而已;而王世充帶兵的時間卻有七八年了,他的經驗比李密多一些,可打仗拼的不只是經驗。
此時,瓦崗軍的中軍陣中,突然傳出一陣陣鼓聲,配合著鼓聲的是李密身邊的掌旗不斷用令旗向敗退的裴仁基軍傳遞著命令,讓他們往一旁散去,免得沖垮中軍。
可敗逃的瓦崗軍哪裡顧得上什麼旗語?他們只知逃回自己中軍之後才是安全的,而繞路需要走的路途就太遠了。
敗退的瓦崗軍,很快就衝入了嚴陣以待的李密中軍之中,李密也狠不下心向自家計程車卒揮動屠刀,只得緩緩而退。
王世充看著李密的帥旗向後移動,隨即下達命令,吩咐兩翼的騎兵同時加快了速度向前掩殺。
李密的中軍彷彿意識到王世充的大軍追來,同樣加快了撤退的速度,他的帥旗迅速遠離戰場,向後方退去。
王世充見狀,哪還有半分懷疑?
而後王世充的中軍騎兵部隊也衝殺出陣,加速往李密的中軍衝去;在騎兵的衝殺下,瓦崗軍的先頭部隊徹底潰逃,早就沒有陣型可言了。
王世充對潰兵不屑一顧,只是牢牢地盯著李密的帥旗,率兵全速追擊。
片刻的功夫,王世充近十萬士卒就已全部渡過石子河;在追擊的過程中,他的中軍始終保持著緊密的隊形,防止李密反擊。
你追我逃之間,戰鬥的陣線越拉越長,可王世充和他的部下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一刻,難得的一次大勝令官軍的將士們全都瘋了,他們只想多殺一些賊兵,多立一份功勞,最好能夠畢其功於一役,殺得瓦崗賊再不敢前來挑釁。
在戰場漸漸轉移,來到原野和山地交接之處時,瓦崗軍中突然響起了緊密的鑼鼓聲。
早就埋伏在山坡兩側的瓦崗伏兵隨後從一旁殺了出來,他們沒有直接攻擊王世充的中軍,而是橫衝而入,將王世充的後軍攔腰切斷。
然後,迅速擊潰他的左右兩軍,朝中軍包圍過來。
王世充意識到瓦崗軍的伏兵時,只得回身殺了回來,不用他多想,李密也返身殺了回來。
埋伏在山坡兩邊的,正是瓦崗的猛將程咬金與單雄信,他們各領三千精銳以生力軍的姿態應戰追擊而來的官軍,自是志在必得。
很快,李密的中軍便返身回來,他的左右正是裴元慶和秦叔寶。
王世充有驚無險,最後在左右親信的拼死護衛下殺出重圍,朝西方狼狽逃竄而去。
此戰後王世充再也無面目回東都,只得率軍北赴河陽;當晚風狂雨冷,王世充的淒涼無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王世充看著朝廷給自己的兵馬損失殆盡,再也沒什麼藉口好說,只得綁縛自己投獄請求治罪;可此時東都除了他能夠勉強與瓦崗賊一戰外,還能找得出誰來取代他?
真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無奈之下的楊侗,只得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又將他召回東都,並賜予金錢錦緞美女安慰他。
王世充想不到楊侗非但沒有給楊廣打小報告,還好吃好喝地安慰自己,當即便老淚縱橫地保證一定誓死保衛東都,而後努力召集舊部共一萬多人。
之前王世充吃夠了缺糧的苦頭,既然現在死了跟李密決戰的野心,於是把軍隊駐紮在專門儲存糧食的含嘉倉城進行防禦,這也算是暫時不用為吃飯發愁了。
王世充從此不必擔心沒飯吃,跟隨楊廣下江都的將士們卻到了彈盡糧絕的時候,因為江都周圍早那就動盪不安,想要從其他地方運糧食進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跟隨楊廣的禁衛軍多是關中人,人心思歸,不時有兵將逃亡,斬誅多人也止不住。
有宮人向楊廣告發外人謀反,楊廣大怒,立斬。
而後再有人告變,連蕭皇后也勸說宮人不要再冒死進言,“天下事一至於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
多少年後,元軍出征花棘子模,大鬍子國王日夜憂心,也是厚賜報平安者,立斬道實情的臣下;其心情想法和楊廣彼時一模一樣,正所謂掩耳盜鈴耳。
而擊敗了王世充的李密,隨後揮軍進據東都翼城金墉城。
東都北面三座小城,各有牆垣,連線為一整組建築,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寬厚堅實,地勢險要,是東都的軍事要塞。
據《水經注》記載:“谷水又東逕金墉城北,魏明帝於洛陽城西北築之,謂之金墉城。谷水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