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1/4 頁)
拋約郝砩暇突岢晌�錄夜訝恕!!!!!�
實際上,宇文化及現在已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了。
唯一的選擇,或許是搶下瓦崗軍現在佔領的糧倉吧?
達成了停戰協議之後,李密倒並沒有食鹽,很快就送來了宇文化及十餘萬大軍可以食用三天的糧食。
宇文化及自是興奮無比,為了激烈最近一段日子以來由於限制糧食而有些低落計程車氣,他甚至做出了任由他們大吃大喝的決定。
三天的糧食,只用了兩天就被消滅殆盡。
宇文化及隨後又恬不知恥地向李密寫信催糧,後者隨後派人送來了與上次同等數量的糧食。。。。。。
誤以為李密有求必應之後,宇文化及派人主動把部分糧食送給楊善會,想要以此拉攏他並約定日期共同對瓦崗軍發動總攻。
十餘萬驍果軍吃完李密送來的第二批糧食之後,第三批糧食卻遲遲不到,宇文化及只得寫信譴責李密不厚道;後者則表示自己的決定受到了大當家翟讓的質疑,自己正在努力說服他以便儘快送來糧食。
對李密的推諉,宇文化及暫時沒有辦法,只能一天一封信地催他;同時寄厚望於東都,希望王世充能夠帶兵來抄李密的後路了。
此時此刻的東都,看著李密不斷傳來捷報的皇泰主和文武百官,人人都是喜出望外;有些人甚至以為朝廷招安了瓦崗軍之後,消滅亂黨恢復江山也並非不可能的。
一片歌功頌德之中,唯有王世充心情鬱悶,其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數敗於瓦崗軍之手,或者他真正看懂了李密現在的意圖。
在元文都舉辦的慶功宴上,王世充終於忍受不住一幫文臣武將對李密的讚賞,怒氣衝衝地站起來大聲道,“朝廷的官爵竟給了強盜,這是想幹什麼?”
王世充向來是左右逢源的,這句不合時宜的話一出,頓時令場面安靜了下來。
元文都的臉當即黑了下來,卻並沒發表任何意見,只是目送著王世充憤然離去。
回到營地之後,王世充便對自己的兒子反覆說道,“元文都這些只會放嘴炮的刀筆吏,竟然以為李密能夠信任!我們和瓦崗軍打了這麼久,互相殺死的人沒有百萬也有十萬了,我們天生就是宿敵,有化解得開的可能嗎?”
王玄應等人深有同感,當即附和道,“父親說得不錯,李密如今屢戰屢勝,已獲得了陛下和眾臣的信任;別說李密最終奪得天下,就算是站穩了朝堂咱們也是沒好果子吃啊。。。。。。”
李密連勝的訊息,讓王世充手下的武將們有了一絲危機,這也是因為王世充的引導;若沒有王世充感同身受的想法,誰又能想得這麼遠呢?
王玄應表了態,眾武將也都紛紛附和著一切聽主帥的命令,王世充當即開始計劃著要除掉元文都等為李密唱讚歌的文臣武將。
當然,這些人實在太多了,王世充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擒賊先擒王了。
就在王世充想著要除掉元文都時,元文都也在策劃著要除掉王世充,並且他的說法得到了盧楚的認同;問題是他們並沒有兵權,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是借刀殺人了。
借誰的刀?段達還是皇甫無逸?
皇甫無逸雖然目前也站在了為李密歌功頌德的行列中,但元文都卻記得王世充進東都之後第一件事便是為皇甫無逸說好話,讓他從大牢裡出來官復原職。
皇甫無逸不行,那就只能是經常與自己唱反調的段達了。
論資歷,段達其實比元文都更老,他之前追隨的是楊堅,做的是開國之臣。
大隋建立時,段達被楊堅封為車騎將軍,後因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有功,而被擢升為儀同三司;楊廣主政之後,段達因征討吐谷渾有功被封為光祿大夫。
在楊廣離開東都之前,段達與元文都被他任命為託孤之臣。
儘管自己與段達許多時候都有不同的政見,元文都卻同樣相信,段達與王世充這樣的外來戶尿不到一壺裡去。
元文都沒有聽說過“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之類的悲劇故事,所以以地域的遠近定義了段達在王世充和自己之間的親疏,也就順理成章地選擇了他作為自己的刀。
段達得到元文都的密令之後,當時就忍不住在內心腹誹起來,“文人就這麼天真?讓我來對付手握東都兵馬大權的王世充,這是要讓我去送死嗎?”
段達此前沒有想過元文都要殺王世充,他也並不想捲入因為政見不合而不死不休的派系鬥爭中,可這事既然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