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第1/4 頁)
劉武周似乎知道苑君璋給自己帶來的是什麼訊息,當即揮手讓尉遲恭等人先走,自己卻停了下來。
尉遲恭才沒離開幾步,便聽到苑君璋焦急地說道,“大哥,看來咱們計劃有變!可汗那面只能支援馬匹,不能出兵了。”
苑君璋聲音有些急促,劉武周使了個眼色道,沉聲道,“咱們先開倉放糧,再說其他。”
大業十三年一月,馬邑郡劉武周率領饑民造反,他開倉放糧。
劉武周從饑民中募兵,十天內得兵萬餘人,馬邑郡和雁門郡豪強紛紛附之,又得精兵強將數千人;劉武周自稱太守,向各地發檄文,號召河東豪強起兵反隋。
與突厥人正在對峙的李靖聽說劉武周起兵後,當即領兵前來平叛,包圍了後者轄下的桑乾鎮。
無奈李靖手上的兵士,實在連劉武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又加之劉武周正式向突厥稱臣表示歸附,並請求突厥援軍。突厥隨後派出一個萬人隊配合劉武周向李靖的一千多人發起了反擊,李靖見勢不好,只得忍氣退回雁門。
遭遇這種形勢,李靖只得寫信給李淵,這預示著李靖和李淵將會迎來第一次合作。
哪知合作意向還未達成,朔方郡鷹揚郎將梁師都隨後舉起了反旗,緊接著跟風的是金城薛舉、榆林郭子和、武威李軌。。。。。。。
以上這些全是鎮守一方的朝廷命官,他們不但造反,而且還接受突厥人的援助。
天下豈有免費的午餐?這些人既然受了突厥人的好處,自然就此做了賣國賊,這也是楊廣不願意看到的。
哪知楊廣還沒消化完西北方向這幫吃裡扒外的東西,久在中原腹地與王世充膠著的李密卻給了他真正的會心一擊。
才剛過完元宵節,李密便發部了討伐楊廣的檄文,歷數他的十大罪狀,包括弒父、亂。倫、嗜酒、勞民、濫賦、興役、徵遼、濫誅、賣。官、無信等,總之是“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祖君彥所寫的這篇《為李密檄洛州文》,可謂文采飛揚,鏗鏘有力,除了略有抄襲《梁武檄文》的嫌疑外,也算是完美之作。
這位祖君彥也算是富貴子弟,他當初之所以淪落到與蘇遊孫山等人在東都辦報,實在是因為他的父親在有些黑歷史,這就像某個時代中富農子弟與地主兒子沒法加入組織一樣。
祖君彥的父親祖珽是北齊僕射,曾殺掉北齊忠臣斛律明月;所以,當薛道衡推薦祖君彥給文帝時,楊堅說,“是那個殺斛律明月人的兒子嗎,朕不會用他!”
祖君彥身形矮小,但記性卻一點不差,他幾經輾轉終於有機會把當年楊堅對他的不公正待遇報應到了楊廣的身上。
楊堅因為祖君彥的父親而不用他,祖君彥又何嘗不是因為楊廣的父親而懷著私仇?
祖君彥這篇檄文,與陳琳討曹操、駱賓王討武則天所寫的檄文並稱為歷史上三大檄文之一,正是因為這樣一篇《檄文》,將楊廣刻畫成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的形象。
此時,楊廣的非死不可嗎?或許是,但這並是不因為祖君彥美好的想象力。
楊廣的第一大罪狀是弒父,這是我華夏自古人。倫第一大罪名,只要栽得上去,肯定是放第一位的。實際上,從楊廣繼位以前楊堅的幾次大赦天下,以及不斷召喚群臣來各個安慰,也能表明楊堅深知自己行將就木了,楊廣又豈能不知?又何必再背這罪名?
楊廣的第二大罪狀是亂。倫,祖君彥文中的證據是他逼迫妹妹蘭陵公主侍寢而致她於死地,實際的情形是蘭陵公主的丈夫柳述與楊廣政見不合。
這個罪名一出,各種野史紛至沓來,也有說楊廣臨幸楊堅寵妃陳麗華的,也有說楊廣逼迫楊堅寵妃張麗華的,不一而足。悲哀的是,《資治通鑑》也摘錄了野史,寫這段歷史的時候前後矛盾,漏洞百出。
《隋書》中記載時為晉王的楊廣平陳後的事,是去尋找那個亡國敗家之君陳叔寶的寵妃陳麗華,還說楊廣對其一見傾心,想要納為己妃。
根據《隋書》記載,是大臣高穎殺了陳麗華,免除了這個禍水。可是對照同樣是在唐初編寫的《陳書》和《南史》中,卻是記載是楊廣而不是高穎下命令殺掉了這個女人。《陳書》記載說:“晉王廣命斬貴妃,榜於青溪中橋。”《南史》則記載為:“晉王廣命斬之於青溪。”
只能說,歷史是任意被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誹謗者不能在專業技能上勝過他,也就只能在道德上拼命抹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