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4/4 頁)
?”蘇遊問完這話,又笑了笑說道,“這是《禮記》中的說法,但並非人們不吃豬肉的真正原因,人們不吃豬肉恐怕還是因為受不了豬肉的腥臊之氣,但我卻有一種辦法能解決這種氣味。”
“多加蔥姜等物,也無非是自欺欺人罷了。”夏子薇不屑地說道。
蘇遊自然不能把煽豬的方法宣之於小女孩之口,隨即笑道,“你們可記得《鴻門宴》那一段?樊噲進入筵席後,項羽賜給他的是什麼?”
夏子薇表示不知,夏子騰卻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蘇遊點頭解釋道,“生彘肩,便是生豬腿,項羽賜給他這個,並非是侮辱他,而是因為當時的餐桌上便有這菜,再聯絡到三牲祭品,便知這豬肉能登大雅之堂是不言而喻了。”
來雁北恍然大悟道,“樊噲原本便是殺豬出生,那時候吃豬肉的人必多,但後來吃豬肉的記載卻鮮有記載了。”
“根本原因,大概還是因為避諱吧?漢武帝大名劉徹,小名劉彘,吃豬肉就犯忌諱,所以大家都只吃不說了。”蘇遊的說法,大概來源於後世明朝的國姓“朱”,明朝的皇帝是不吃豬肉的,也並不禁老百姓吃豬肉,但只許吃,不許說。
蘇遊說到這的時候,又想起了禁臠的典故,遂又說道,“關於豬肉,還有一個“禁臠”的典故,說的是物質貧乏的東晉初期,那時人們所食之物,量少質粗,達官貴人也難吃到肉,視豬肉為珍品。每得到一頭豬,他們便割下豬項上的一塊肉,送給晉元帝。他們認為,豬項上的肉肥美異常,是珍膳中的極品,只有晉元帝才配品嚐,群臣百官都不敢私自享用,被時人稱為‘禁臠’。後世便以此比喻他人不得染指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