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1/4 頁)
蘇遊此次帶領的軍隊包括王伯當率領的三千輕騎、張龍率領的兩千重騎、薛萬徹率領的三千混騎、韋挺率領的三千步卒、張君立率領的兩千步卒、趙虎率領的兩千步卒以及一千五百炮兵及蘇烈、劉黑闥等人各自領軍的五千士卒、李靖所領一萬餘士卒共計五萬大軍。
其中王伯當和張龍所領的騎兵和炮兵,以及少量蘇遊的親衛共計七千餘人是蘇遊從南中帶來的人馬,剩下的四萬餘人都是新近才發展起來的。
劉黑闥以及蘇烈等夏國舊將所領的兩萬五千軍自不用多說,張君立所領的是當初高開道的舊部,韋挺所領的是羅藝的舊部,這些人基本都是步卒,只有蘇烈的五千軍中有一半是騎兵。
薛萬徹所領的將士,也多半出於幽州的騎兵,其中有一千八百輕騎和五百重騎,還有新近才從劉氏塢堡的俘虜中選出來的一些預備役騎兵。
李靖從雁門帶來計程車卒,分了近半給王宣,剩下的皆是從上谷收降回來的原魏刀兒部,至今雖然只練了半個多月,但在李靖妖孽般的存在下,他們跟一般計程車卒戰鬥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出發之前,蘇遊收到了從三山運來的大量鎧甲和武器,這些武器鎧甲堪堪足夠令新增的三萬多士卒裝備一新,但也僅此而已,蘇遊已拿不出更多的裝備了。
如此大規模的行軍,蘇遊顯然不能把他們安排在同一天,不可能把他們全都安排上船。
事實上,蘇烈等人征伐了信都、清河以及漳南等郡之後,就選擇了原地待命,等到匯合了沿河而下的蘇遊大軍後,便一道往宇文化及的所在而去。
而李靖所帥的大軍,則開始越過平原郡,開始向東光復渤海郡、齊郡、臨濟郡等地。
蘇遊則以薛萬徹為先鋒,直往宇文化及的地盤殺來。
自四月中宇文化及與楊善會的聯軍與瓦崗軍大戰敗北至今,已是一月有餘。當初宇文化及率領五萬殘部北上,先是佔領汲郡後進抵魏郡。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宇文化及所帥的五萬大軍已跑了大半,到如今還跟隨宇文化及計程車卒不過兩萬出頭而已。
儘管如此,魏郡的供應能力相對於宇文化及的兩萬軍,似乎還是少了些。
魏郡原本就不算大,近年又是戰亂頻頻,郡中百姓十不存一,土地也多半荒蕪了,哪能根承受宇文化及大軍的供給?
此前宇文化及尚未聽說李淵佔領長安的訊息,所以一直還盼望著西歸;儘管希望就在眼前,可實際的問題卻是長路漫漫,途中又有瓦崗軍、東都隋軍、李唐大軍。
宇文化及若想帶著這兩萬士卒迴轉關中,顯然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宇文智及、蘇威等文臣皆認為,依靠這兩萬人打回關中無異於痴人說夢。
對宇文世家來說,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找一個根據地暫且安頓下來以待東山再起。
迫於形勢,宇文化及只得率領文武百官和這兩萬多士卒一路北上,直指聊城。
如今還跟著宇文化及的兩萬士卒,也算是宇文家的死忠,軍中的高低階軍官大多是宇文述和宇文化及的假子,所以這兩萬人的戰鬥力還是極為可觀的。
面對宇文化及的這支從江都來的精銳部隊,沿路各路變民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俯首稱臣。
當時,在聊城盤踞的乃是打著瓦崗旗號的伏德,他的兵力有一萬餘人,然而,大多為老弱病殘,真正的精銳只有一千人左右。
伏德沒有任何意外地選擇了投降,宇文化及也終於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聊城臨近清河、平原兩郡,與原夏國的地盤只有一江之隔,但此前聊城卻駐有楊義臣、楊善會的大軍,所以聊城與周邊頻繁受到戰亂的各郡相比,實在是人間仙境。
聊城一帶的百姓甚少逃亡,再加上地理上靠近黃河,所以無論是土地肥沃、出產豐富,儘管宇文化及的兩萬人入主此地,短時間內的倒沒有多大的生存壓力。
儘管如此,宇文化及也知道聊城的土地有些,宇文家想要在這亂世中存活下來,就必須對外擴張。
南方是瓦崗軍的地盤,宇文化及剛吃了瓦崗軍的敗仗,自然不敢虎口拔牙;東面是王薄的活動範圍,北面和西面則都屬於夏國的領地。
當時夏國的國度樂壽正被蘇遊的大軍圍而不攻,宇文化及理所當然選擇了向混亂的夏國領地發起了攻擊;直到蘇遊派出蘇烈等人率領原夏國計程車卒前來平亂,宇文化及派出的搶糧隊終於開始收縮回去。
爾後,宇文化及便聽到了李淵佔領長安的訊息,後來又有收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