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第3/4 頁)
自己的生身母親就沒有了任何感情,他現在說要去見這死去的母親,不過是一種反語罷了。
可這話聽在李淵耳中,又是一番情境,因為妻子曾經對他的虧欠,李淵對李元吉慣養起來,如今就不能再給他一次機會嗎?
李淵一時不知如何介面,哼了一聲會後便對跪倒在地不敢抬頭的竇誕道,“竇誕!因為元吉年幼無知,朕才讓你全力輔佐;如今丟了太原,你還有何話可說?”
李淵的意思,與上回李世民在淺水原大敗時一樣,顯然是要找替罪羊了。
當初劉文靜和殷開山等人主動把罪責攬在了自己身上,李淵為了維護李世民的威信而不分青紅皂白地直接把劉文靜的職務一擼到底,最後想要他為國效力時再次讓他官復原職。
這就是帝王的任性,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竇誕不算太傻,自然聽得出李淵的話中之意,但他卻不想因此而認命,畢竟從職務上來說,他不算是太原郡的二把手。
“陛下,丟掉太原的最大罪臣,非宇文歆莫屬啊!不但是因為他的軍中出了奸細,還因為他出兵不利,屢戰屢敗,這才使得晉陽陷入劉武周的包圍圈。劉武周的攻擊力實在是太猛了,若不是因為守軍十不剩一,殿下也不會選擇逃回來給陛下報信的。。。。。。”
竇誕的話中,完全把自己摘了出去,他通篇只為李元吉辯解,並把宇文歆的責任放到了最大。。。。。。
李元吉當即介面道,“爹,兒臣也知不能死守晉陽是死罪,只是想在死之前見父皇一面罷了!”
看著李元吉和竇誕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李淵也有些心亂如麻,當即喝道,“你們先退下!”
李元吉和竇誕聽著李淵疾言厲色,卻知自己的性命暫時保住了,心中暗喜的同時,兩人忙亂著站了起來,躬身後退。
李淵恨鐵不成鋼地看著李元吉退去的身影,無奈地嘆了口氣,他正要命人去召集文武商議怎麼奪回太原時,卻見一個宮人匆匆而至。
“陛下,秦王殿下在宮外求見!”
聽著宮人那公鴨嗓子的聲音,李淵的心頓時安心了不少,——李世民終於回來了!
事實上李世民迴歸的訊息對李淵來說並不是什麼意外,早在三天之前李世民便完成了他收攏隴右殘餘的任務,他也知道李世民今天應該能夠回到長安了。
李淵甚至詔令了一眾文武去城門迎接李世民,目的是給李世民這個平了西秦的功臣一點面子。
由於李元吉逃鬧出負荊請罪的醜劇,李淵忘了李世民迴歸的事。
李世民的迴歸,意味著他會帶回來十餘萬將士,這些人可以隨時投入新的戰場,甚至是奪回太原郡都不是什麼難事!
李淵點點頭,沉聲道,“宣!”
536父子密談
李世民上次離開長安時,至今不過兩月光景而已,可當他走入大殿時,李淵卻有恍若隔世之感。
此時的李世民,滿臉都是風塵之色,原本生來就極為俊俏的一張臉上滿是鬍子拉碴,臉頰也變得黝黑,盡顯剛毅之色。
兩個月的時間,李世民已徹底成長了起來。
如果說淺水原之戰以前李世民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遊俠兒的話,那一次的失敗後他便是一個頹喪之人,但僅僅只是兩個月的戰場沙塵,已使得它完全成熟起來。
與以往那個心高氣傲的李世民不同,如今的李世民已養成了四平八穩、不怒而威的氣度。
李世民在這一年,剛滿二十歲;蘇遊在他現在這個歲數,也才剛剛跨入大學校門,那時候他甚至都不知自己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麼!
李淵眼看著已成長起來的兒子,臉上盡顯欣慰之色,他甚至一反此前老是覺得李世民不如李建成的常態,興高采烈地站了起來,“世民,都還好罷?坐!”
李世民一身戎裝,剛剛風塵僕僕地闖入皇宮,實在沒有坐下來的心思。
儘管如此,李世民還是有禮有節地走完了一整套禮儀,隨後在李淵的下手坐下,這才回答他剛才問起的話來,“父皇,隴右平定極為順利,我軍所到之處,秦軍望風披靡。薛仁杲死後,那些秦朝餘孽便擁薛舉幼子薛仁越為帝,但他年紀尚幼,性格又極為懦弱,我們還沒開始進攻他比那開城投降了;我自作主張饒了他的性命,令他勸降其餘秦朝餘孽,收降的速度真是事半功倍!此次受降俘虜近十萬之眾,戰馬萬餘匹,如今正在整編、訓練。。。。。。”
說到自己的所做所為,李世民便有意無意地賣弄起來,他的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