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第2/4 頁)
劉武周強攻一次之後,便也只能構築營寨,等待宋金剛部前來匯合,打算儀仗大雪先與李唐軍僵持下來,等待開春再戰。
兩軍雖然處於對峙狀態,卻並不表明和平的到來。
在兩軍的營寨之間遍佈著雙方的輕騎斥候,他們的遭遇戰時有發生;戰鬥只在幾個人或是數十個人之間展開,卻分外激烈,基本上都是一方全滅之後,這戰鬥才告一段落。
早在定楊軍和李唐軍在太原對峙時,草原的形勢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自從始畢可汗去世之後,繼承突厥大權的人選並非始畢可汗之子阿史那什缽苾,而是他的弟弟阿史那矣利弗,阿史那矣利弗號稱處羅可汗。
處羅可汗繼承了汗位之後,當即召喚王子阿史那什缽苾前去王庭見駕,後者雖然歲數不大,但身邊的確有些能人,自然能夠看出處羅可汗的本意,隨之以重病為由拒絕徵召。
處羅可汗以此為由,糾集幾個支援他的部落殺向阿史那什缽苾,希望一舉擊敗他;平定內亂之後,再大舉南侵,反正定楊軍後方空虛,突厥大軍隨時都可以以劉武周為跳板進入中原。
聽說定楊軍正在強攻太原,處羅可汗便信誓旦旦地對李淵保證,從此減少對劉武周的增援,並在適當的時候與李唐一起夾攻定楊軍。
那時候處羅可汗的想法倒是與李淵的想法一致,李玄霸的大軍很是給了定楊軍狠狠一擊,但李元吉自毀長城之後,充分證明山西之地的關鍵還是晉陽城。
處羅可汗自然也希望晉陽之戰打得越久越好,定楊軍和李唐兩敗俱傷之後,就是他統領突厥大軍南下的最佳時機了,到時候再順勢佔領整個中原都不是什麼難事。
令人難堪的卻是,處羅可汗在兵出草原之前就遭遇到了重大挫折。
阿史那什缽苾看起來的確是實力薄弱,支援他的草原部落也不多,但他帳下那些士卒的武器甲具卻遠遠比處羅可汗一方的要精良得多,戰鬥力也是極其彪悍。
處羅可汗原本還以為在第一場冬雪下來之前能解決阿史那什缽苾,再順勢進入中原打秋風的;哪想到雙方的隊伍才一接觸,處羅可汗一方就吃了大虧,連戰連敗之後也只能黯然退兵了。
沒有突厥大軍的介入,但是憑藉著李玄霸重新組織起來的幾萬士卒,在冬雪下來之後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又加之定楊軍花了很大的力氣修復雁門等郡,所以一個月前李玄霸還能輕而易舉拿下的雁門城,此時卻只能望城興嘆,鎩羽而歸。
沒有了北方的後顧之憂,劉武周也一心一意與李唐軍對峙起來。
十八萬大軍與十一萬大軍拼消耗,顯然是李唐這兵力更盛的一方吃虧,但李唐的大後方是關中之地,而且有永豐倉,劉武周能有什麼?
此時李唐的戰略意圖已是昭然若揭,他們之所以選擇與定楊軍對峙,無非是要憑藉主場作戰,耗掉客軍劉武周的糧草!
戰爭的本質,還是拼資源。這一點李靖能夠看透,李淵也同樣如此。
不同的是,作為客軍的李靖拼掉了主場作戰的徐圓朗,而李淵也將拼掉劉武周。
定楊軍的戰線已拉得太長,想要從大後方補充糧草無異於痴人說夢,劉武周或許也從未想過要從馬邑,太原等地調來糧草,而是使用最直接的“以戰養戰”。
劉武周佔領新的地盤後,便在當地徵兵徵糧,當地居民紛紛隨著李唐的大軍難逃,或是躲入大戶的塢堡之中;定楊軍理所當然變成了剛剛進入樂壽的雲中軍,開始進入“打土豪,搶糧食”的局面。
劉武周沒有制定任何的土地策略,但定楊軍所過之處,比雲中軍的土地政策做得還徹底,那些當地的大戶不是被定楊軍打掉,就是提前逃入了李唐的防線的後方。
李世民雖然對糧草問題沒有任何壓力,卻也為劉武周的行為加了一把火,自從得知劉武周開始打土豪之後,便也派出幾支隊伍扮作定楊軍開始四面出擊。。。。。。
河東地面上,被定楊軍和李世民派出的假扮定楊軍的搶糧隊搞得烏煙瘴氣,雙方都在最大限度的搶奪人口和糧食,交戰區方圓百里頓成人間地獄。
即便如此,定楊軍和李唐軍雙方出現的也只有小規模的戰鬥,真正的決戰卻是誰都沒膽子發起。
這樣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一個月,時令也進入了十一月中。
當第二場大雪下來之後,黃河開始結冰。
在此之前,李靖早已帶著大勝徐圓朗的雲中軍離開山東進入中原腹地;值得一提的是,李靖手下的將士又增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