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4/4 頁)
軍鹿願的部隊會合,然後與廣州守將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隊潰敗,因此廣州得以保全。
隋文帝因馮盎平叛有功,任命他為高州刺史。
仁壽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馮盎快馬飛馳到京師,奏請朝廷出兵討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僕射楊素和馮盎討論僚人反叛的情形勢態,楊素對馮盎感到驚奇,沒想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
隨即隋文帝下詔命令馮盎徵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叛亂平息後,隋文帝任命馮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大業七年,馮盎隨楊廣出征遼東,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馮盎的功勳,多半來源於平亂,但楊廣被弒之後,他卻迫不得已成了亂軍首領。
僅僅半年的時間,馮昂在南海的勢力已有七八萬人,領地包括蒼梧、高涼、珠崖、番禺等地。
由於馮盎治理有方,南海局勢穩定,社會安寧。
蘇遊號稱“南海橫波”,豈能對南海的局勢聽之任之?
538量變質變
嶺南之地在這個時代還是犯人流放之所,後世的兩廣、福建和江西的小部分地區,看起來地盤很大,但總人口數量怕是與南中的人口也不相上下。
散居在南海各地的人口最多不過四五十萬而已,這與大隋的四千多萬人口一比根本就是個零頭了。
儘管有人覺得蘇游出身南海,拿下南海是必須的,但蘇遊自己卻並不認為如此。
最重要的是,南盤江上游屬於南中的部分已在去年經過整修,雲中軍從上游方舟東下進入珠江易如反掌,想要征伐高州總管馮盎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當然,打仗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
任何事情,總要講究個輕重緩急。
早在兩年前,蘇遊便已定下大計,出南中的第一步是要征伐高麗以正大義之名,而後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再慢慢滲透進中原。。。。。。。——這一步棋開了個好頭,而後面的棋路也正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至於第二步棋,則是在適當的時候拿下巴蜀,以此威迫江南和關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