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
秋娘把土地廟收拾了,許多人住在裡頭,再後來又住在祠堂裡,到底不是久處之法,眼巴巴盼著石頭就是不回來,同鄉有跑船的便道:“石頭在外頭髮達啦,你們還不趕緊尋他去。”
俞婆子一聽兒子發了,喜得合不攏嘴,手上這點子餘錢,田是耕種不起了,房子也沒了,除了去找一找兒子,兩個女人就想不到旁的出路,就這麼帶著孩子上了路。
那同鄉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連置了屋子都說出來了,還道要來接她們過好日子去,兩人都認了真,按著他說的地方去找,把石桂給的銀子全帶上了。
來來往往總有人傳信回來,先還說看見秋娘俞婆子,後來便再沒聽見訊息了,白大娘怕傷了石桂的心,說一半咽一半。
宋勉卻是在外頭走過的,一來一回也算是行過路途,想著容易,哪有這樣碰巧的事兒,心裡嘆息一回,石桂的爹孃只怕是找不到了。
他不便傳信回去,又告訴白大娘若是得著訊息,往甜水鎮的宋家捎個信來,必有重謝,白大娘連連擺手:“哪還要什麼重謝,全了她一份孝心也是件功德。”心裡頭直唸佛,菩薩若是真長眼,也隔不斷她們母女情深。
四月裡中了,關在屋裡還只讀書,經了一夏一秋,宋勉安下心來考舉,八月初時下了場,等放了榜,果然中了,名次不壞,從此能領上一份癝米癝銀,也算是有進項了。
跟著便是知縣請吃席面,裡頭有個宋敬堂在,宋勉便不是主角,只作個陪襯,吃上一輪酒,送上些薄儀,還回金陵去。
族裡的族長來請,宋勉原想推了不去,可宋敬堂要去,不僅去了,還冒了個三歲孩子出來,說是水災裡頭救的,認作了義子,算是一項義舉,是報到州府之中得了表彰的。
便這回他中不了舉人,也還是孝廉,宋勉自來不是多口的,跟宋敬堂相交不深,這些事渾不在意,反是書僮慶餘拿眼兒掃來望去,說那孩子的認的乾孃,倒似跟二少爺有事。
宋勉只作不知,出來了七八個月,這番回去,也不知道石桂怎麼樣了,慶餘看一眼嘆一聲:“少爺回去可別傻愣愣的說甚個要替那丫頭贖的話。”
這一句處是點醒了宋勉,他怔怔出神,心裡原來模模糊糊的想頭一時清明起來,趁著他有了功名,倒有由頭贖她出來了。
慶餘恨不得自掌嘴巴,唸了一輪佛祖菩薩,不論念幾回,總還得回去,路上船上還唸叨,讓宋勉多想一想,討個丫頭甚時候不能討要,非得這會兒,平白把自己給耽誤了。
因為要回金陵去,宋敬堂便帶了母親妹妹一道去,帶著女眷傢什,行船便慢,宋勉心心念念,過了重陽這才回京。
家裡早就接著信,派了人在碼頭上接應,宋勉東西少,卻不能趕在主家前回府,跟著小轎車馬一道回去,還回了至樂齋,東西還沒放下,便使了慶餘去打聽石桂,遞個信進去:“你趕緊著,我有話要說。”
慶餘苦了一張臉沒法子只得聽命,找個小丫頭子往裡頭遞個話,哪知道打聽出來石桂被攆到莊子上的話,慶餘跌了腿兒:“這可了不得。”
把小丫頭唬得一跳,眼見著一溜煙的跑了,在後頭啐上一口:“哪個趕你不成。”原還想多嘆兩句,石桂才走沒多久,後院裡頭眾說紛芸。
石桂已經算得在葉氏跟前露臉了,就這樣還說攆就攆,有人說是她手不乾淨,這論斷在九月那兒最是深信,說她那會兒在表姑娘屋裡頭就愛偷東西,偏表姑娘疼她,只作看不見,為著她連身邊的大丫頭都發落了的。
還有的便說是春燕鬧的鬼,她眼看著葉氏更寵愛石桂了,這才想了由頭要把她撬走,往後嫁了人,才好回來當管事娘子,若有一個石桂料理,坑都被佔了,再回來可不難些。
慶餘一閃身進了至樂齋,宋勉已經跟著宋敬堂去老太爺屋裡頭請安了,他搓了手想個不住,要是說了這麼個呆子脾氣必然發作,住在別個家裡,還扯上了上房的丫頭,那可是連大少爺都沒碰的。
慶餘抱了頭頭疼,宋勉回來見他這樣兒還問:“可是暈船了?卻含一枚仁丹就好了。”說著自去理書,慶餘嘿嘿兩聲:“裡頭忙呢,我找了好幾個都說有差事,二太太一家子回來了,不得閒。”
宋勉不疑有它,近鄉情更怯,一時也松得一口氣,怕見了她張不開嘴,連原來騙了她都不敢認,只說一家子活不下去,投奔她爹去了,可這行船的,哪有個投奔一說。
跟著幾日回回慶餘進去,都說不得閒碰不著人,宋勉老實,卻也不傻,一回二回還信他,聽他說話吱吱唔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