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頁)
那探花郎姓霍,名字也好聽,霍水仙。
當年八月,明軍與蒙古大軍在北漠開戰,蒙古人的鐵騎有排山倒海之勢,孟微冬作為後續援軍前往漠北支援大軍。蒙古人利用騎兵結隊衝鋒,用迅猛的攻勢和速度壓垮對手,明軍步兵居多,主帥對於蒙古鐵騎橫掃的戰法不肯效仿,卻又拿不出更好的戰法來扭轉戰局。
不知是誰將孟微冬在安南大破敵軍的戰車擺了上去,主帥招來孟微冬,給了他騎兵三千,步兵四千,戰車百輛,讓他與蒙古人作戰。孟微冬將蒙古人的騎兵當作是馬上步兵,同樣以鴛鴦陣穿插,並著不同的兵刃作戰,戰車裡裝著火器,專門對付來犯的大批騎兵。
這一戰法效果顯著,邊境戰況也得以暫時平息,蒙古人頻繁的練兵活動也日趨冷淡下來。
當年的冬天,朝廷封賞就下來了,前鋒將軍孟微冬功勳顯著,又兼之在安南一戰力挫敵軍,兩賞一併,賜孟微冬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一職。
富貴險中求,興許是孟微冬命好,永樂九年的冬天,他偷渡克魯倫河,潛入蒙古境內,活捉了蒙古主帥。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由兩軍僵持到蒙古一方主動求和,孟微冬功不可沒。
賞無再賞,再上去就是超品的伯爵,永樂帝大手一揮,賜下五軍都督府都督職,正一品上,著大紅袍,補服雲吞獸,升無可升。
永樂十年,大軍班師回朝,孟微冬離開北京,轉向南京,掌管南都五軍都督府,是謂後軍大都督。
孟微冬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結舌,永樂帝似乎對於這位少年將軍,分外寬容,彙報孟微冬斂財好色的摺子層出不窮,永樂帝都未曾採取任何實際行動,最多是予以敲打。
還有傳言,說這位孟都督其實與永樂皇帝有一腿,他們是另外的關係,不可言說。
永樂十年,孟微冬光耀門楣,他整了衣袍,想去史家提親,結果史晗已經嫁人了,就在今年春天,嫁給了昔日的探花郎,就是孟微冬幫著投花擲杯的那一位。
孟微冬有些心灰,他也不願意再娶親,就這樣好了,他活該還是要找一位像他娘那樣的女人,也許這就是他的宿命。
史晗嫁人了,嫁得不遠,就在揚州城內,霍水仙外放了,在小小揚州城做一個同知。
自少年時代隨朱棣攻佔揚州後,孟微冬一次都沒去過揚州城,他不想去,也不願意去。不過這種不願意沒有持續太久,大概就三年,史晗去世了。
孟微冬說不清自己心裡的感受,他很失落,又很遺憾,史晗才多大年紀,二十?或者大上一歲,二十一?
昔日錢塘江邊的少女,白馬寺前的黃衣女子,明明就在眼前,她的一顰一笑還歷歷在目,怎麼會死了?
孟微冬坐著船下長江,他預備出海瞧一瞧,瞧一瞧那東海蓬萊的仙女。那一日的清晨,孟微冬宿醉未醒,迎著初升的太陽,清冷的日光灑在一個少女的身上,那少女一身布衣,光著腳,孟微冬看她,那少女也不羞怯,對著他笑了。
她叫段桃之。孟微冬將她帶回府,他喜歡她,段桃之也不是甚麼閨門女子,有時候孟微冬真的會想,自己真的和父親的宿命是一樣的,心中明明渴望的是天上的仙女,身邊卻只能有一個漁家女陪伴。
孟微冬買了很多珠寶首飾給她,還有各樣的時興的料子,他要她快活,不愁吃穿,就像個名門閨秀一般。
可段桃之就是段桃之,她永遠不是甚麼名門閨秀,她甚至大字都不識一個,她是粗野的,暴躁的,直接的,熱烈的,能灼燒一個人的。孟微冬不記得自己抱著段桃之睡了多少回,段桃之又是如何扒開他的衣裳,坐在他身上,他以為他是快活的。
可激情退卻之後,他並不快活。
段桃之太直接、太熱烈,他們之間沒有一點縫隙,一絲絲可以透氣的縫隙都沒有。她的甚麼都能與他共享,可他不能。他是個男人,他也有許多秘密,他還有許多其他的女人。
季舒進門了,在一個雨天的清晨,季舒進了孟家大門,她是個真正的大家閨秀,很有禮貌。孟微冬很滿意,他認為季舒沒有攻擊性,他覺得段桃之和季舒相處得應該不錯。
他又錯了。
當一個男人會這樣想的時候,通常只是自己騙自己,女人絕不會與女人做朋友,尤其是一個屋簷下的女人。
她們是情敵。
孟微冬有了季舒,他還是覺得心裡缺了一塊,但他不逛窯子,他想著自己是不是應該找一個能歌善舞的紅顏知己回來,即使她不會唱歌跳舞,那麼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