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太傅上了奏章,削減天下各諸侯國的兵馬。現在各各諸侯國囤積重兵,一不利於國家的安定,二也浪費糜多。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
劉啟的目光炯炯的盯著梁王,好像想將梁王的心肺都一齊看穿一般。
劉武一愣,這件事情他也有耳聞。不過,沒有想到劉啟會這麼快的動手。居然迫不及待的在太廟便提起了此事,可見劉啟心情之急迫。
“陛下,臣弟一向擁護朝廷的主張。只是臣弟覺得,對諸侯王可以區別對待。例如臣弟的梁國,睢陽地處函谷關以東的戰略要地。朝廷在這裡肯定是要保留一支強有力的軍隊,用來保證七國之亂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至於像趙國代國這樣的諸侯國要防備匈奴,自然也不宜裁撤。
臣弟認為像膠東膠西,濟南濟北淮南這樣的諸侯國。外無侵擾之憂,內無民變之患。似乎這樣的諸侯國應該予以裁撤軍隊,這是臣弟的一點小想頭不知道陛下認為如何。”
劉武臨來之時已經與自己的手下,商量過應對的措辭。這應對削藩便是其中之一,相國韓安國給劉武出的主意非常的和劉武的心意。此時便好整以暇的講了出來。
劉啟一愣,沒有想到劉武居然弄出了這樣一套說辭。可是自己一時間偏偏又挑不出毛病來,只得含含糊糊的應了帶著劉武去了長樂宮。
雲家莊子。
雲嘯蹲在書房裡,地上到處鋪的都是圖紙。抄抄寫寫的做著筆記,最後在一張很大的紙上描描畫畫。用不慣大漢的毛筆,木炭做成了圓柱狀兩邊用木條粘好。這就是最簡易的鉛筆,有了這東西圓規與三角板又可以使用了。
一個個3d的立體圖形出現在了圖紙上,勾勾畫畫除了沒有人物好像清明上河圖。再讓耿洪給自己潤色潤色,紅牆綠瓦雕樑畫棟寫實的一塌糊塗。
梁思成的牆倒屋不塌是對的,不過木質的樑柱就不要用了。關中是白蟻的災區之一,這小東西還是空降兵。一到了氣候潮溼的季節便滿世界的飛,找到了合適的地方便扔掉翅膀狠命的吃。然後在狠命的生,一根巨大的樑柱,用不了多少年便會被蛀空。外表看起來沒事,沒準兒哪天就會塌下來。
想著小時候扣鳥兒,雲嘯就心裡一陣的發涼。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慘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請來漁老與耿師傅觀摩自己嘔心瀝血的傑作,至於耿洪這個小跟班就當是義務勞動,這是一個好孩子。
兩位老先生各自捧著一個碩大的玻璃罐子進來,裡面泡著雲家的花茶。現在雲家的人徹底的摒棄了煮茶這玩意,泡茶成為了新的生活時尚。滾熱的茶水倒進玻璃罐子,看著茶葉上下的飛舞,然後舒展著身子沉淪在缸子的底部。
這個過程好像就是一種享受,兩位老先生便是熱衷於此的行家裡手。一人一個大玻璃罐子,宦娘怕燙著兩位老人的手,還貼心的給做了兩個大大的套子。這下好了,二位老人家整天茶葉罐子不離手。有事兒沒事兒便吸溜一口發出決堤似的聲音,每每見人側目覺著自己倍兒有面子。
兩位老先生看著圖紙發了好一會兒的呆,接著你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在對方身上找出疑惑的答案出來。
雲嘯的思緒已經圍繞地球轉了好幾圈,這兩位老先生還是不說話。只是看著圖紙直嘬牙花子。
至於麼,不就是蓋房子麼。三層的教學樓都蓋出來了,別告訴我框架結構的廠房你們蓋不出來。造紙廠還有豆腐坊每天連軸的轉還是供不應求,釀酒作坊就更不用說幾乎是每一秒都不敢停歇。這麼好的市場前景,不擴大生產怎麼成?
更別說火柴廠,那東西屬於易燃易爆的物品。必須得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還得小隔間否則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二位倒是給個痛快話啊,行還是不行啊。”
雲嘯見二位老人家沒有說話的意思,實在是忍不住了便上前詢問。
“也不是不能建,不過你總得告訴老夫這鋼製的骨架如何的吊裝到這柱子上。老夫觀察這柱子足有三丈高,如此笨重的物品怎能吊裝上去?
還有你要用鐵皮矇住屋頂,你可知這鐵皮風吹雨淋過不了幾年便會朽爛。到時候這房頂人上不去,你要如何的更換。還有這麼大的玻璃窗子有什麼用?還有為什麼要隔成這麼多的小隔間,還有……”
兩位老先生變身十萬個為什麼,你一言我一語的將雲嘯的圖紙批駁的體無完膚。最後漁老給出了忠懇的四字評語“不知所謂”,然後兩個老玻璃一甩袍袖聯訣而去。
獨留雲嘯在屋子裡凌亂的打著擺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