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劉通讓晁蓋、吳用作陪,到莊中各處走動,不久來到一個涼亭坐下。
劉通說道:“想必二位已知我今日的來意?”二人點了點頭。
劉通:“阮氏兄弟為何不在莊上?”
晁蓋:“明後天就來了,我這就讓人叫他們別來了。”
劉通:“那倒不必。”
吳用:“此事只有我等幾位兄弟知情,大家已經發過重誓,應該不會洩露,劉大人卻似瞭如指掌,此中原委,實在猜想不透。”
劉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晁蓋:“難道兄弟們不小心露餡了?”
劉通:“你們就是猜個一千遍、一萬遍,也是猜不到的,不用再猜了。”
八六 南下鄆城
送走常莊的老鄉,劉通思緒縈懷。鄆城和梁山名動後世,是個旅遊景點,而今卻成為自己心中的一個疙瘩。梁山,它是北宋末期社會的一個縮影,梁山現象已經開始在北宋大地悄然蔓延。梁山難題一日不解,一日不得安心。梁山是綠林好漢嘯聚之地,它本身並不會生產盜賊,其根源在於百姓沒有活路。宋江、方臘舉事,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花石綱就因為方臘起義而取消,統治階層對民眾的盤剝不得不有所收斂,百姓為之緩了口氣。但起義也削弱了北宋的國力,影響了後期對遼金的作戰。
經過深思,劉通擬了一個化解梁山隱患的初步方案,緊接著召開軍政會議,將一應事務佈置停當。數日後,劉通攜王波、陳疏、孫贊、陳文標四人南下。此時陳疏已任節度署曹吏,職銜介於州通判和縣令之間。陳文標是都頭,與孫贊相同。
此時已是五月下旬,一路極為酷熱。一行人快馬加鞭,至兗州後,再折而向西往濟州,幾天後抵達濟州府城鉅野。鉅野已經在望,陳疏問道:“大人前日對軍務大幅調整,有別於當初所擬的穩步方略,事情如此緊急?”
劉通:“這是暫時的,往後還得慢慢來。還記得要帶你們去見的二個人嗎?”王波、陳疏都說記得。
王波:“這回要去會會他們?”
劉通:“正是。”
陳疏:“常莊的狀紙跟他們有關嗎?”
劉通:“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有間接關係。咱們此次來西路濟州,除了要見這二個人,還要見見其他人物,那可都是一方豪傑呀。”
孫贊、陳文標二人聽了,既興奮又好奇:“以大人知人之明,所說的人物一定大有來歷。”
劉通:“瞧你們猴樣,一聽到好漢,就來精神。不告訴你們,恐怕幾天睡不著。”二人嘿嘿的樂,劉大人這麼說,那是要透底的啦。
劉通:“咱們要去見見晁天王、智多星、及時雨,還要去梁山會會綠林人物。”
孫贊:“晁天王、及時雨遠近聞名,智多星是誰?”
陳文標:“是不是鄆城書生吳用?”
劉通:“陳都頭訊息靈通呵。”
陳文標:“大人來山東不久,如何知道書生吳用?”
劉通:“山人自有妙算。”
孫贊:“吳用是誰?”
陳文標:“鄆城人氏,與托塔天王晁蓋同鄉,自稱加亮先生,常常替人排難解紛,頗富智計。”
孫贊:“梁山草寇佔山為王,多為大惡不赦之徒,當地多次圍剿,因梁山外有水泊、內有城寨,剿之不滅,反而折損人馬。”
陳文標:“那咱們如何去會他們?”
劉通:“這就是帶你們來的緣故。梁山賊寇,大多是被逼上山的,今日不早圖謀,他日養虎為患。你們怕不怕?”幾人豪氣陡升,都說早日會會。藝高人膽大,這幾個漢子又曾怕過誰來?
一行人徑往知州衙門而去,知州楚彥昭大驚,趕忙迎接入內。楚知州幾天前已經聽說鄆城常莊鄉民告狀告到節度使那裡,正自惴惴不安,不知哪天劉大人就來追查,整日價提心吊膽。為圖補救,及時差人函告鄆城知縣時文彬,囑其善待人犯楊奇虎,專候節度使大人提審,不得有誤。
時知縣接函,惶惶然,立馬給楊奇虎買來金瘡藥治傷,伙食也有改善。前時楊奇虎硬朗,用了幾次刑都不肯認供,已經打個半死,但願劉大人來時能有好轉。
楚彥昭將劉通等人請到大廳就座,楚知州說道:“大人不顧驕陽如火,旦夕而至,此等風節,下官感佩不已,還請大人示下。”
劉通:“我等任職一方,份所當為,楚大人能有感悟,那是再好不過。我此番前來,有三件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