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三,伐其外交。遣使西夏,勿使其資助、馳援契丹。西域諸番那裡,也遣使聯絡,孤立遼國。另外,與金結盟,南北夾擊契丹。與金訂立盟約,不可犧牲本朝利益。本條為徽宗所看重。
宋朝去歲今春的舉動,遼金皆有所悉。遼國遣使宋庭,重申二國修好之意。女真則密派人手至宋,洽商聯合軍事行動。遼國墨守成規,不同意重修盟約,既然如此,宋與金人的磋商程序加快,原本1118年結成的宋金戰略同盟,提前至1117年夏秋完成,盟約不再含有對金的歲貢。
雙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進軍路線攻打遼國,金軍攻取遼的中京大定府及其北方地區,宋軍攻取遼的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及其以南、以西地區。雙方均不得單獨與遼媾和。
劉通、童貫不久走馬上任,童貫往北籌備軍務去了,劉通往東而行。京東路轄區,大部在今山東、河北境內,一部在今河南、安徽、江蘇境內。
劉通帶著劉府從人劉岸,領著王波、陳疏,攜著公文印信,出中州古道,踏上了齊魯的旅程。
京東二路的行政區劃共計5府2軍12州,合計81個縣,節度使署衙設在濟南府。山東丘陵山地較多,外有大海,內有礦產,是可資發展之地。
山東之民強悍好鬥,曹操的青州軍即出於此,這裡的百姓不會那麼馴服,剪徑的盜賊不少,被逼上梁山造反的人二年後就要鬧事,自己可得小心應付。劉通一路都在在思考如何化解危機。
時值三月,乍暖還寒,晚春的天氣仍然多變。一行人出開封,過菏澤、兗州,不一日抵達濟南。劉通等人徑直來到濟南知府官邸,門卒喝問:“何人擅闖府衙?”
劉岸報上姓名:“這位是京東路節度使劉通,我是隨從劉岸。”
幾個門卒嚇得不輕,立馬入內通報。知府徐盛快步而來,大老遠就施禮:“劉大人來到府上了,下官還矇在鼓裡,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劉通:“時間緊急,事先沒有知會徐知府,需怪不得你。”
徐盛:“大人行事雷厲風行,如天馬行空,不著痕跡。”劉通不置可否,這位知府大人也會討好人呵。象劉通這等封疆大吏,沒有前呼後擁、鳴鑼開道、大造聲勢,實屬罕見。
徐盛肅客入內,就座奉茶後,等候劉通發話。
劉通:“有勞徐大人去請東路軍政官員過來。”劉通來前,已經粗略瞭解京東二路軍政要員的大致情況,濟南知府徐盛官聲不錯,因此一來就先找他,說話也比較客氣。
徐盛:“大人直呼下官名字即可,倘若客氣相待,徐盛心中惶恐。”隨即發出令牌,分派人手去請當地政要。
劉通:“茂昌在此地甚有民望,諸多事務還需濟南府大力協助。”他的表字茂昌。
徐盛:“大人儘管吩咐,下官竭力辦好差事。”
劉通:“有茂昌這話,我可放心了。”
徐盛:“份所當為,絕無推脫。”
八三 循序築基
四月一到,炎熱的夏天隨之而來。劉通在濟南北郊劃出一片山林和田地做試驗田,其中圈出20畝地搭蓋木棚,作為溫室種植試驗場地。由於缺乏薄膜和玻璃,只好使用透光的薄紗覆頂。晴天、熱天開啟棚蓋,遇上冷天、雨天以及寒冷的夜晚蓋上頂棚。農官們入山林,下田野,探訪民情,傳授農技。唐賡主導的農桑事務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劉通常跟他們交流看法,向唐賡等人提出雜交、嫁接、剪枝、去頂以及引入番外新品種等建議,與他們一起探討改良方案。劉通雖不擅長農業科技,但其後世知識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還是具有相當的指導意義的。有劉通的支援和器重,農官們底氣十足,熱情高漲,漸入佳境。
對小麥和水稻等農作物的改良,採取外引內培、雙管齊下的方針。水稻從熱帶地區引進矮杆高產種子,與當地高杆水稻雜交,培植新稻種。小麥從東北、西北引進種子,與當地麥種雜交,培育新一代麥種。雜交技術乃是後世普遍而實用的方法,雜交是生物進化的一**寶,堅持不懈,必有成就。
當時的中原地區仍然以葛、麻織布,棉花只在嶺南和西域一帶比較普及,中原以及華北地區僅在個別地方當作觀賞植物出現。劉通讓人到嶺南取回棉花種子,在山東試種。山東適合種棉,棉花的種植和棉布的生產逐漸取代了葛、麻,成為齊魯新興的經濟產業。
北方比較乾旱,耐旱作物的引入非常重要。可惜玉米、花生、番薯、馬鈴薯還沒有從美洲大陸傳出來,不知以後有沒有機會找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