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二個問題,祈東郡王是否真有反意?”
楊殊笑了:“有沒有反意,自然是要查的,不然我們來東寧做什麼?皇城司又不是死不起密探,之所以對庚三之死大動干戈,自然是因為他的死涉及到更重要的東西。”
明微想了想:“因為祈東郡王在東寧,所以你們對庚三死於東寧特別緊張?”
“可以這樣說。”
說到這裡,楊殊皺了皺眉,像是自言自語:“假如明三真的沒死,當年詐死潛回東寧,是否已經打定主意投靠祈東郡王?那他要取得祈東郡王的信任,手裡應該有什麼投名狀……”
“投名狀!對了,投名狀!”楊殊忽然站起來,在屋裡來來回回,扇骨一下下敲在手心,“庚三一定是為這件事情來的!這件東西十分重要,能給祈東郡王不少助力。阿玄!”
他喊了一聲,阿玄應聲推開門:“公子。”
“柳陽郡王案的卷宗呢?快拿來!”
“是。”
阿玄關上門,沒過多久,又推開了:“公子。”
卷宗真不少,擱桌上厚厚一疊,楊殊拿起一本,飛快地翻閱起來。
他翻閱的動作和旁人不太一樣。已經訂成冊的卷宗,用右手握住,後面三指託著書脊,拇指按著書頁,食指一頂,書卷一彎,飛快地往前翻。
只一會兒,一本冊子便看完了,拿起下一本。
明微奇道:“看得這麼快?”
阿玄瞧了她一眼,想著公子翻卷宗都沒避開她,應是十分信任她的。便答道:“公子的眼睛生得與旁人不同。再不起眼的東西,只要見過就會記得。”
明微心道,不就是過目不忘嗎?這本事雖然難得,但後天也能訓練。
阿玄似乎看出她的想法,又補充了一句:“不是普通的一目十行,而是能分辨細微的東西。譬如這茶水,若是被人換過,公子看一眼就知道。”
“哦。”明微懂了。
過目不忘重在記憶,他重在辨別。
難怪那天晚上,他沒有近看,都能認出她來。
這本事真叫人嫉妒。不像她,便是看得再認真,還是記不住人臉……
“找到了。”楊殊將其中一本冊子翻到其中一頁。
明微見他沒有避開的意思,便伸手拿過來看了看。
“有人舉報柳陽郡王私藏兵甲、暗籌軍資?”
“對。”楊殊呷了一口茶,“但事後,皇城司並沒有找到這批兵甲和軍資。”
“你的意思是,明三可能握有這個秘密?”
明微覺得,自己需要修正一下對那個便宜爹的印象。
她有許多次聽人提起,明三老爺生前如何聰敏靈慧,才華過人。還說,明氏再崛起的希望在他身上。因此他的死,分外叫人惋惜。
她一直將明三老爺當成一個才子,或許,他的聰明不止在讀書上?
第78章 鎖匙
“明三身上,彙集了明家兩代以來所有的靈秀。”楊殊道,“明相爺兩子均是平平,六個孫輩,餘者皆資歷尋常,唯有明三,自小聰慧過人。”
“他二十歲下場,文采出眾,本該列入一甲。但因為他的出身,最終只排在第十。凡是與他共事過的人,無不讚他謙遜知禮,有乃祖之風。”
“他在朝中不顯山不露水,初看並不惹眼,細究官路卻是十分順遂。”楊殊感嘆,“這是個聰明人啊!他知道以自己的出身,鋒芒太露不是好事,走的是潤物細無聲的路子。”
“可有他與柳陽郡王牽連的證據?”
楊殊搖頭:“他與柳陽郡王倒是認識,但都是在詩會這等場合堂堂正正地見面,並無私交的樣子。故而,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懷疑到他。”
“這麼說,他做事很乾淨。”
楊殊讚道:“是的,很乾淨。所以在還沒事發的時候,他就藉著王庭動亂的機會假死,利落地脫身出來。誰會懷疑他的死呢?那裡是北胡,離得那麼遠,又是王庭動亂這種事。就連將來他復活,都有現成的理由。隔得那麼遠,死訊傳錯了啊!”
越想他越是佩服:“是個人物,難怪連庚三都栽了。”
明微想了想,從懷中取出一支金簪。
“你幹什麼?”
楊殊看她握著金簪,心道,自己沒有動手動腳啊,總不會拿來扎他的吧?
明微瞟了他一眼,握著簪頭輕輕一扭,層層累絲的金簪裡,竟然隱藏著另一方小天地。
“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