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2/4 頁)
伶,去永昌郡投奔外老夫人家!那邊還有咱們一萬寨兵,外夫人她們同西羌素來相友善,再派人過去使些銀錢,咱們不愁沒本錢東山再起!”
楊素連連搖頭——兵敗至斯,他還有何顏面去見妻子的母族?何況姻親不同血親,即使低聲下去求,人家也未必肯引火燒身,若是肯來救,見到朝廷軍圍城建伶,永昌郡就該出兵了;可是這些該死的部族和土寨軍隊們各自愛惜羽毛,都不肯出手相幫,他現在這番狼狽相前去,無非是多受一番奚落罷了!
——西羌的蘭那部族,那就更不用指望了,他們都是隔岸觀火投機取利之輩,原本只是賣給雲南馬匹牟利,如今見到朝廷佔領雲南,怕是連買賣都不會再跟他們做了,更別說派兵援救。
楊素想到這裡,無比絕望,頭頂蒼穹中流雲滾滾飛渡,他心亂如麻,在樓下的萬眾喧囂聲中,他突然將心一橫,拔出了佩劍——
既然不能夠生與建伶共榮,那就死隨建伶同辱吧!
楊素雙目一閉,正要引頸自刎,忽聽身後熟悉的聲音大呼:“長兄住手,我有一言!”
來者正是他的弟弟楊皓。楊皓曾經潛伏在朝廷軍的白鳥斥候營中立下奇功,對於戰爭形勢分析頗有見地,楊素看見他,不由得眼光一黯,把劍橫停在脖子上,叫了一聲:“阿弟!”
他想到先前楊皓勸說他一定要力阻王爺連秋上離開建伶城的那番話,如今想來,真是至理良言啊!可是他偏偏沒有引以為重——他那裡想得到連秋上會輕而無備,刀羅雙又剛愎自用,連累整個雲南落於朝廷之手呢?
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楊素見到楊皓也是衣袍髒汙,灰塵滿面,不由得淚沾衣襟,嘆道:“唉!二弟,果然是兄長無能,悔之莫及;如今唯有以身殉國,贖罪先人了!”說罷又要抹脖子。
楊皓過來按住劍身,大聲疾勸:“長兄不可,你若就此自戮,便置益州的百姓於驚亂之中,咱們楊氏兄弟更加愧對祖先!為今之計,只有你出面,率領百官向朝廷投降,乞求對雲南各地的軍隊部族予以寬赦和刑罰減免,才能保住益州的子民!”
楊素一聽,果有幾分道理;然而要他投降,卻是生平以來奇恥大辱,他正自猶疑不決,又聽楊皓哀聲道:“長兄,生民無辜啊!”
楊素聽到,長長嘆息,道:“二弟,你說得對,生民何辜,我楊氏子孫怎可為了一己私利,置雲南的百姓於不顧。這禍端原本是我目無遠見料事無能造成,豈能讓他人替我承擔惡果。”哐啷一聲擲劍於地,兄弟兩抱頭而泣。
朝廷軍隊衝上樓來,俘虜了楊氏兄弟。
……
國相楊素交出城中兵符,率領百官投降。刀羅雙的舊部有一部分向外叛逃,被追擊而來的朝廷軍一一斬殺。進攻建伶城的戰鬥大獲全勝。
軍中的文書官很快擬好了捷報,透過國師過目,用驛站快馬送出城去,輕快直奔洛陽。
中尉石錫遵照國師休養生息的原則,對投降的軍隊予以收編;對當地的百姓採取一切遵照原來法令制度,恢復生產作息,確保冬小麥收穫。
十餘年戰爭,建伶終於易主,迴歸朝廷版圖。
剩下來的打掃戰場和安撫生民的夥計都各有各忙,但斥候營卻寬鬆了下來。不過冷山卻未曾令自己得閒,他戰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同石錫要求,他要親自審問楊皓。
楊皓,曾經的田秀才。想必白鳥營裡的許多人都不會忘,何遠和雷亮等人一直以為田秀才被俘虜戰死了,並不知曉他還有這一重身份。
在雲南皇宮的舊宮苑裡,冷山見到了楊皓,他依舊一襲青衫,八字眉毛大眼睛,配著清瘦到顯得伶仃的臉,衝著冷山微笑。這一回,他顯得傲岸,而不是謙卑,因為他是楊皓。
冷山盯著他的臉看,目光冷峻:“楊皓。”
“冷司馬,別來無恙。”
審訊進行得極其順利,楊皓徹底放棄了抵抗,對於冷山有問必答,將自己如何潛入中原,如何進入白鳥斥候營,以及如何在軍中偷竊軍情傳出一一交代。
說到他如何設計抓走譚若梅獻給雲南軍方時,冷山銳利的目光刀鋒般刮向他:“楊皓,你後悔麼?”
楊皓保持著冷笑,搖了搖頭。後悔?他不知道什麼叫後悔。
冷山問:“那周湯呢?他死了,不過你該慶幸,他至死也不知曉你的本來面目。”
楊皓收起了笑容,他淡漠地站著,搖了搖頭。
隨即,又振聲說道:“我沒有後悔過!”
聲音這般大,卻像是說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