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頁)
,便轉過頭,朝向左手側的國相楊素。
國相楊素頭戴五旒黑珠冠,身穿玄色朝服,肅穆端正;他出列,先拱手對連秋上一拜,而後款款而道:“啟稟王爺,微臣以為可以一試,請王爺令微臣率一小隊兵馬去放歸此女,拿回鐵衣。”
刀羅雙立即叫道:“你只得一小隊人,若是被敵軍發現,危及王爺又當如何。”
楊素道:“雖然人數少些,但西山屬於我軍統轄地界,對方對我等的行動和蹤跡無法知情;大軍派出反而容易引起敵軍注意,暴露行蹤。還是以輕裝簡行為佳。”
國相和國尉,二人又一次在朝堂上吵起來了。百官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連秋上卻不由得眉頭緊皺——楊素和刀羅雙二人,手握重權,廣結黨羽,左右朝政,早已令他煩心忌憚,如今又公然無視他,在朝堂上喋喋不休爭吵,將他這個王爺視若何物?朝廷的體統往哪裡擱?
於是,連秋上喝道:“夠了!”
楊素和刀羅雙二人噤聲。
連秋上按捺心中火氣,調整了聲音,緩緩說道:“兩日後,國尉,你率領一支騎兵部隊和弓兵部隊,隨本王前去西山。”
“這……”楊素和刀羅雙都怔住了,面面相覷。連秋上採納的是楊素的建議,但選擇隨行帶著的大臣卻是刀羅雙,這般看起來,雙方彷彿都沒有贏家。
連秋上不滿:“怎麼,刀愛卿?”刀羅雙急忙回答:“是,老臣遵旨!”
既然連秋上主意已定,這滿朝文武,都再沒有反對異議,但唯有一人憂心忡忡。散朝下來,楊皓立即追著親兄長楊素下了丹犀,一路急急建議道:
“阿兄,你再試著勸諫勸諫王爺,請他休要出城!在城中安然無虞,一旦出城,禍福難測啊!”
楊素正在因為方才朝堂上王爺沒有帶上他的事情而心煩,此時聽見“禍福難測”四個不吉利的字眼,立即站定腳步,回頭狠瞪他一眼:“你知曉什麼!鐵衣的重要,你又知道多少?王爺明擺著鐵了心要拿這件東西,誰能阻撓?你能,我能?”
“鐵衣固然重要,難道王爺的安危不重要麼?那顧柔絕非善意投誠之輩,千萬不要中了她的詭計……”“好了你不要再說了。”楊素不耐煩地揮動袍袖——即使那小女子有詐又如何,一個人再怎麼耍詐,她孤立無援,還不是落在王爺的勢力掌控之中?“此事王爺已定,非你我能夠左右,回去吧!”
看著楊素走在前面,匆匆離去的腳步,彷彿每一步都踏著怒氣衝衝的火焰。楊皓心中頓感絕望——他雖然回到了雲南,但在這勢力盤根錯節的朝堂之上,他沒有絲毫的話語權可言,甚至連他的親生兄長,也不相信他的忠言勸告。
楊皓心中充滿不安,他雖然不知顧柔能夠和國師相互傳遞資訊,但以他對顧柔的瞭解,他認定顧柔主動提出和連秋上交易的這件事,必然藏著更深的變數。並且寧王連秋上剛愎自用的態度,令他對雲南的未來充滿了憂懼。
無奈又悲哀之下,他不由得仰天嘆道:“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
兩日後,顧柔依照同連秋上的約定,已經交出了鐵衣的絕大部分配方,寫的皮紙足以裝訂成厚厚一冊,旦唯獨缺少最後一篇。
顧柔要連秋上的人帶好筆墨紙硯,備好快馬,帶她前往西山山腳的湖畔,她要現場寫。
154|文|學2。8
165
顧柔隨著雲南方面的騎兵隊出了城;朝西山趕去。
群山環抱,峰巒秀麗;滇池臥於其側;宛如一塊澄清的翡翠。顧柔一路隨行;一路在心中默默記住道路地勢,悄悄告知國師。
連秋上親自率領軍隊;坐著車輿進入山區,他左側立著國尉刀羅雙以為護駕,右側挾持姚氏,用以要挾顧柔,前後帶著一支八百輕騎部隊,朝西山內部開進。
又往前行了一段;只覺地勢一路升高,漸漸也看不到滇池的湖水了;視野內被道路兩旁茂密的森林所取代;鳥鳴啾啾;瀑聲潺潺,像是進了山林深處。
軍隊走到一個谷口;停了下來。
連秋上下了車;來到顧柔所乘的馬匹之下,對她道:“穿過前面的山谷,便可離開建伶地界,再往東走百里,便靠近牂牁境內。”
顧柔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前方有一條狹窄的棧道,蜿蜒通向山谷深處,尖銳的山峰宛如倒刺,遮天蔽日地環裹著這一條獨木般的險路。
她再向四周環視,見那周遭地勢高拔,想要從這盆地下面向上攀行難如登天,看來只能走這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