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4/4 頁)
來都是由議政大臣議定人選,再報皇帝欽裁,偶爾,皇帝中意了某些人,直接任用,也是有先例的。
擬好的旨意發到議政廳審覆,負責審覆封駁的官員拿著旨意請示齊朗,齊朗看了一下,問那人:“有何不妥?”
那人一聽便明白了。
王淼是王氏子弟,一直都是學官,承旨擬詔的職位如何擔不起?
曹芾雖然是都察司言官,但也是正經恩科入仕的,議政廳也待過,如何不能備諮時政?
自然沒有不妥,那麼,這個任命只能透過了。
朝臣們頗是議論了一番,但是,齊朗與謝清等人都明白這個任命的由來——王淼與曹芾都對恩科改革進言上書,王淼是反對,曹芾則是支援。
皇帝的意思很明確——無論是什麼態度,只要一心為公,都是值得肯定的。
齊朗當然不會置疑這份任命,尤其是在他保持沉默的情況下,反對會讓皇帝得到質問自己的機會。
一些人立刻明白,皇帝是在表示不滿了——對議政大臣的不滿。
三位議政大臣同時沉默對待皇帝的提議,而響應皇帝的人則得到了獎賞,這不能算是很正常的現象。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朝廷到底需要幾個聲音?
攝政后妃長時間影響朝廷政事的情況並不罕見,權力交接需要謹慎的態度,尤其是少年君主執政,后妃、權臣,無一不是不安定因素,與元寧在很多事務上的積極態度不同,元寧的中樞總是以穩定壓倒一切的慣性運作著。
想要平衡、穩定,變化必須是緩慢的,或者就必須是迅雷不及掩耳的。
皇帝的態度決定著一切,但是,元寧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因此反目的皇帝與攝政后妃,相反,以先例觀之,這樣的關係基本上還是很融洽的。
陽玄顥與紫蘇的關係也基本如此。畢竟,他們還是嫡親的母子,這般的血緣理應是再親厚不過的了。
很多年前,謝清就曾說很多事情並不是用孝道就可以說通的。
如果撕開皇室成員之間那層溫情脈脈的輕紗,赤裸裸的權力才是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