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4/4 頁)
數千心懷怨忿之敵留在後方?萬一再出亂子,大局危矣。”
一箇中年將領有些憂慮:“蕩輪谷囤的羅始黨人是被說降的,若是依前處置,會不會讓其他熟夷生懼?”
趙遹擺手道:“種正卿,你為那少年說項,便直接說來,怎的學起文人拐彎抹角,虧你還出自將門……”
瀘州都巡檢,種家旁系出身的種友直笑道:“招討明鑑,我種家下馬治事,上馬打仗,不止是將門……”
看得出趙遹對種友直很信任,對這玩笑不以為意,但也未因種友直的話改了主意:“兵行險危,容不得些微差錯。蕩輪谷囤的羅始黨人與朝廷仇恨難解,跟其他熟夷不能歸為一類,何況……”
他臉色轉為不豫:“那少年不過區區一勇敢,竟以招討司之名與僰人立約,若是容得此事,三萬兵馬,豈不是人人都能任意妄行!?”
幕僚再低聲道:“王衝本是招討之侄趙梓所薦,身負孝名,隨父從軍,以一己之力說降數千羅始黨人,此事定會傳揚甚廣。招討若仍照前例處置,怕他人借題發揮,劾招討寡仁……”
趙遹冷笑道:“寡仁……瀘州生僰,非我族類,元豐時就曾有大亂,現今依舊不服王化。要讓瀘南久安,就只有滅其一族,掘盡根脈!”
他再唏噓道:“我趙遹雖讀聖賢書,知仁義,卻不是借仁義為旗招,只知劾人,不治實事的庸儒!能絕此族,便是有天大風波,我都擔著!瀘南百年之安,就在今朝!我怎能退卻?”
幕僚無語,種友直欲言又止,微微搖頭,臉色頗為不忍。
趙遹抬手叫人,正要將這道命令傳下去,門外忽然響起呼聲:“招討不可!”
第一百一十二章功成一峰再登攀
見一個少年書生露面,一直在外作戰的種友直很是疑惑:“這是誰家衙內?”
十六七歲就隨軍出征,肯定有背景,但趙遹身邊的子侄種友直都認識,才有此一問。旁邊的招討司勾當低聲道:“是趙梓薦來的效用,年紀雖小,夷事懂得不少,又精算學。就是他算得全軍糧秣軍資足用十八日,依照舊算,招討前日就要退兵了。”
此時招討司機宜文字,也即幕僚和文事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